柴奶奶:我在這里天天樂呵呵的,沒有發愁的事情。人老了,不能只剩下吃和睡,老了也要有作為,下棋、讀書、交友、繪畫等活動是我日常最喜歡的事情。
這是柴奶奶跟大家分享她住在小康之家養老的晚年生活感悟。
柴奶奶的老伴幾年前去世了,家里的孩子也各自組建了家庭。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生活,柴奶奶一直獨自生活。但是年紀大了平時做飯、洗衣、行動都不方便了。年初剛剛大病初愈的柴奶奶經人介紹住進了小康之家養老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公園北路9號院的長陽鎮養老照料中心。
和柴奶奶一起生活的還有其他的“老伙伴”們,正在這里享受著“居、食、養、護、情“一體化服務。小康之家養老長陽鎮養老照料中心占地11000平方米,共設155個房間,279張床位。
“這樣的生活,感覺真的很棒”
進入老人房間,溫馨的臥室內擺放著老人家人的照片及老人的書畫作品。室內的陳設簡單而溫馨,所有的家具都是適老化設計,多功能高端護理床,適合各種護理等級的長者使用。北京的早春,風和日麗,陽光從窗外灑進來,開啟了老人一天的生活時光。
清晨,柴奶奶用完早餐后,會習慣性的在花園里散散步,呼吸下新鮮的空氣。隨后護理人員和康復師會來接奶奶去康復訓練室和檢查室進行日常生命體征監測以及身體肌能訓練。通過訓練可以強化身體肌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系統。
午餐時,會有專業的營養師根據奶奶的身體情況定制適合的午餐。柴奶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姑娘,這里的飯菜很可口,很適合我們的老年人”。
雖然奶奶年紀大了,但是耳不聾、眼不花,平日里跟老伙伴們下下棋、聊聊天。然而對于柴奶奶來說,一個人、一盞茶、一本書享受著午后的時光才是最愜意的事兒。
晚飯過后,護理人員會給柴奶奶按摩按摩身體、用中藥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一天的疲勞,讓奶奶可以安然入睡。
相比這些日常照護來說,柴奶奶最喜歡的便是每逢周末或者節假日,機構里會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和社區的志愿者們為入住在這里的長者們表演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唱歌、畫畫、做手工,給孤獨的生活帶來快樂。
“醫養結合、以養為主、持續照護”
都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對于像柴奶奶這樣的長者來說選擇一家醫養結合以養為主的機構是尤為重要的。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我國的養老需求 正在不斷攀升,養老問題也在不斷加劇。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這也說明了中國人口趨于老齡化的現狀,而對于很多長者們來說,醫護和健康需求是選擇養老機構的一個最重要因素。
小康之家養老在延續傳統的機構養老模式上,采取“醫養結合”的形式,將醫療保障融合其中,建筑和功能設計上注重融合專業化醫療和個性化護理,打通綠色就醫通道,在機構內設置999急救站并有專業的醫護人員24小時值守,同時機構內還聘請了專業的康復師和營養師,為長者提供生活照護、營養配餐、保健醫療、康復調理等服務。
小康之家養老秉承“用心做好小事”的經營方針,以周到貼心的服務,為長者們提供幸福和諧的居養環境,全方位提升長者們在小康之家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