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犀牛呢?
「它生活于非洲草原,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人們常年看得見成群結隊的犀牛在遠處吃草,卻從不擔心它靠近并造成傷害。然而,當灰犀牛群受驚狂奔時,卻是致命的殺手」,用來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這一概念,由美國作家米歇爾·渥克在《灰犀牛》一書中提出。
簡單說灰犀牛現象即是一個既存的威脅,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舉凡金融危機、氣候變遷等,都可能是最后帶來重大后果或影響,進而引起蝴蝶效應的灰犀牛。一般來說,灰犀牛算是比較負面的名詞。但若是基于這個想法,尤其是這種顯而易見,卻被視而不見,在投資中,也是獲得超額利潤的最好時機。
主流的經濟學基于人力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等來進行基本的假設,而在行為經濟學中,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修正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
而行為經濟學對于現代金融理論有巨大的影響,說明了人類并非理性的做出正確的判斷,尤其是在金融市場中更為顯著。投資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在行為經濟學家眼中,投資者賣出已有利潤但股價仍在上升的股票,死抱已虧損而且股價持續下降的骰票,均為非理性行為。
因為人的不理性,讓灰犀牛有了出場的機會。在比特幣從2萬美金的高點跌至6000美金且持續震蕩時,市場上充滿了悲觀的情緒,進而選擇忽略每個消息,反而錯失了漲回8000美金的機會。在交易上,獨立思考,是唯一的解方,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耐心觀察、思考。若我們馴服了灰犀牛,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