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以往我們對“青海生態之窗”的印象是可近距離觀看青海大地上的實時生態監測畫面,但在第三屆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現場,“青海生態之窗”已不僅僅局限于本地生態展示,而是通過數據連接,首次與山東省實現了監測數據共享,這也是“青海生態之窗”從參展首屆生態博覽會至今的一次新嘗試。
走進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展區,偌大的電子屏幕吸引了不少參展商和群眾駐足。此時的“青海生態之窗”以九宮格方式,展示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等生態板塊實時視頻,也展示著山東省黃河入海口實時視頻。
站在省會西寧,大家凝視著隨時切換的畫面,從黃河源頭到黃河入海口,近距離欣賞感受黃河起落的壯觀。在屏幕背面的機房里,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信息中心工作人員陳良博和同事們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作為技術保障,他們的任務一點兒也不輕松。
鄂陵湖、扎陵湖波光粼粼,不時還能看到幾只飛鳥經過,畫面一轉,是山東省東營河口孤東圈東,壯闊的黃河將從這里注入渤海匯入到大海中去。大家不費時費力,便能直觀看到黃河從源頭到入海口的景象,這時人群中傳來感嘆:真正感受到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觀景象。
就像陳良博所言:“通過實時展示黃河源頭和黃河入海口的監測畫面,不僅展示了黃河從起源到匯入大海的整體狀態,也讓大眾在直觀了解的過程中,積極引導人們保護黃河、保護生態環境,科普的同時起到了宣傳教育的作用。”
陳良博介紹,這次“青海生態之窗”將黃河入海口的實時監測畫面接進來,同時展示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成效。畫面中,一只東方白鸛和兩只幼鳥悠然愜意,這里是中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參觀者孫先生說:“從青海到山東,我們認識了黑頸鶴、斑頭雁、東方白鸛等,雖然腳步無法到達,卻能欣賞隆寶濕地、三江源、青海湖畔的生態之美,可見科技給生態保護帶來的便利。”
“青海生態之窗”是我省依托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項目,在全國率先建成的集“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為一體的生態觀測系統,具有實時生態觀測和后臺分析研判等多重功能,實現了對青海省典型區域的生態類型、自然景觀及野生動物等進行“遠距離、大范圍、全方位”的實時高清視頻觀測。經過幾年的建設,觀測點位已從2016年的6個增加到目前的76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持續豐富完善。
屏幕上的畫面實時切換,迎來送往了多批參觀者。陳良博深有體會地說:“生態博覽會不僅僅是青海向全國、向世界展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重要機會,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保護宣傳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