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伴著秋風,走進廣陽區九州鎮南漢村,矗立在村口的一座仿古牌坊映入眼簾,干凈整潔的道路貫通整個村街,一排排風格一致的仿古建筑讓人眼前一亮,仿古墻面、雕花門樓、木石牌樓……細節中透著傳統文化氣息,述說著南漢的歷史文化底蘊。
“南漢村依托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讓傳統手工藝大放異彩,不僅成為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更成為村民走上小康路的‘法寶’。”九州鎮宣傳委員李明說,目前村內72家企業從事仿古家具和宮廷藝術品制作,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25家,文創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近年來,廣陽區堅持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發展規劃上優先安排,在資源要素上優先配置,在政策措施上優先落實,加快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創新創業活躍、市場前景廣闊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形成了產業富村、科技興村、企業帶村的發展新格局。
“我們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打造萬莊伊指揮營村民族餐飲、九州南漢村非遺傳承、北旺相士屯村現代農業3個產業振興試點,全力支持騰達、潤寶、珈源、盛源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廣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曉波介紹,廣陽區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積極順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水平創建美麗鄉村,落實廁所革命“四項機制”,完成2266座問題廁所整改,實施總里程30.3公里的農村公路養護提升改造,推動村莊環境向美麗宜居拓展。
“前幾年,我們村街道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現在變化可大了,就像一座大花園,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戶,路燈照亮了每條街道。”萬莊鎮高家營村村民邢愛紅為村街新面貌點贊。
據了解,廣陽區重點圍繞環境治理、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水平,實施文化惠農,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走在廣陽的鄉間田野,一個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映入眼簾,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記者 曹明明 通訊員 孫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