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將從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根據計劃,福島核污染水的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
8月22日,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召見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就日本政府宣布將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提出嚴正交涉。孫衛東強調,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深遠影響。海洋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不容日方隨意傾倒核污染水。日方強推核污染水排海,無疑是在拿全球海洋環境和全人類健康當賭注。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撤銷錯誤決定,停止強推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加以處置,避免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將采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核污水處理方式備受質疑
(資料圖片)
在此次決定的前一天,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戴著頭盔和口罩,身著防護服,以全副武裝的架勢親赴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排放前的最后視察。此前,他還會見了一直以來持反對立場的日本國內漁業團體代表,在磋商之余試圖謀求對方的理解。
日本政府此前表示,將在今年“夏季左右”開始排放。據日媒報道,由于9月1日在福島縣海域將重新開始拖網捕魚,因此在此之前就開始排放,并公布相關監測結果,目的是宣傳其安全性。同時,日本政府表示將靈活使用共計800億日元的基金,幫助受影響的行業。
2011年,那場慘烈程度僅次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核泄漏積聚了大量核廢水。在核事故過去的第10年,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要將福島核電站的污水通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過濾后排入大海,給出的理由是,儲存核污水的儲罐容量不夠了,到2022年夏天就會存滿,預計釋放完成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
研究:57天將污染半個太平洋
2020年2月,日本政府負責處理核廢水問題的相關委員會發布評估報告稱,除排入海洋外,蒸汽釋放也是可行的方案。此前,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后就將核廢水蒸發排入過大氣。既然還有其他選擇,為何日本政府唯獨中意“排向大海”呢?因為這種方法,省事、快捷,還省錢。那么,此次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污水,一旦入海會造成什么影響?
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將受到影響,特別是福島縣周邊局部水域,之后污水還會污染東海。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污染影響。也就是說,日本的核事故,最后全世界都得“買單”。
據俄羅斯衛星網4月11日報道,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實驗室首席科研員、生物學博士弗拉基米爾·拉科夫表示,福島一號核電站內的水,即使經過仔細清洗,如果被排到海洋中,仍可能導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魚類等海洋生物體內,繼而在人體內積累。
拉科夫稱,如果把水倒在海水均勻度混合得較好的地方,就不會引起太多關注;如果把水倒在水流會涌向海岸的地方,那么放射性同位素就會進入魚類體內,它們會積存在魚骨和魚肉上。
據拉科夫介紹,不可能從福島核電站的水中徹底清除放射性污染,因為它們是原子同位素。對這樣的水,無論怎樣清潔,同位素都會存在。拉科夫說,在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個別壽命較短的同位素可能已經消失,比如放射性碘;但還有一些元素,它們的衰變過程需要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
10年來,核泄漏的影響早已開始顯現: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的大熊町進行調查,在2018年2月抽檢的結果發現,每1公斤的小鰭紅娘魚含358貝克勒爾的銫,大大超過了日本國家標準。如果吃下200克這種魚,相當于胸部照X光的1/50輻射曝露量,約為1毫希。
2021年3月22日,日本福島縣漁業工會聯合會在福島近海海域進行試驗性捕撈時,在離岸約8.8公里海域的石斑魚身上也檢出放射性的銫元素,目前已停止捕撈該種魚類進入市場銷售。
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的標準值為每公斤低于100貝克勒爾,而這條石斑魚每公斤含500貝克勒爾,福島縣漁業工會聯合會因此決定停止石斑魚進入市場銷售。這也是自2019年1月以來時隔兩年再次從試驗捕撈的魚類中發現放射性物質超標。
雖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福島縣近海的大規模捕魚便被叫停,但部分海域針對特定魚種的試驗性捕撈從2012年6月就已開始。對于限定海域開展的試驗性捕撈,福島縣漁業工會聯合會對每種魚抽取一個樣本進行檢測,在確認符合國家標準后再上市銷售。
影響餐桌,海鮮還能吃嗎?
據《健康時報》援引專家觀點指出,“總體來說,核污水排入大海是會對我們有影響的”。
報道稱,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劉恩濤指出,“人類處于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海鮮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會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到人類。”
分析稱,人類通過食用海產品,間接地攝取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實驗證明,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產品,有可能使體內放射性物質積累超過允許量,引起慢性射線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損傷。
擔憂跨世代影響
中國海關總署7月7日表示,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22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決定自8月24日開始,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包括所有活生、冷凍、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
日本外務省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一直是日本海產品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出口市場。7月中國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當月從日本進口的魚類等水產品為2.3451億元,同比減少29%。
除了中國,同為日本鄰國的韓國,其內部對排污入海的抗議聲就沒有停過。8月17日,韓國四大在野黨以及市民團體等各界就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侵犯鄰國人權一事,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了請愿書。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任命的環境、健康和食品領域的特別報告員對日本排放核污染水帶來的侵犯人權行為展開調查,并向國際社會提出建議。
8月22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首相官邸前緊急集會,抗議政府無視民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
由18個國家和地區組成的太平洋島國論壇今年以來幾乎每個月都要抗議一次,警告日本在“確保安全”之前,不應該強推排海計劃。此外,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內部,也先后圍繞核污水排海問題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即便在日本國內,反對“排污入海”的聲音也不絕于耳,尤其以漁業團體為代表。畢竟,核事故十多年后,福島當地的漁業復蘇才剛剛走上正軌。
8月20日,與數名漁業人士代表會面時,岸田表示,“非常重視漁民們希望像以前一樣繼續捕魚的愿望,政府承諾將為排海工作承擔全部責任,即使歷時數十年”。然而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長坂本雅信當場表示,堅持反對,“唯一的愿望是我們的子孫能夠繼續捕魚,希望政府能夠好好應對。”
(正觀新聞綜合央廣網、外交部網站、第一財經、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