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 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成立。今年8月21日,上海金融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該院建院五年來審判工作的整體情況。作為全國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五年來共受理金融案件41077件,審結39594件,總標的額達11112.27億元。案件體量持續高位運行,總體格局穩中有變。
從案由來看,上海金融法院收案類型涉及金融各領域,收案排名前五位的案由分別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16435件,標的額67.15億元;金融借款合同糾紛3463件,標的額2614.17億元;融資租賃合同糾紛2423件,標的額434.10億元;票據追索權糾紛1525件,標的額38.15億元;其他合同糾紛896件,標的額1237.43億元。
上海金融法院稱,自2022年以來,證券糾紛示范案件大幅上升。案件的變化與市場發展密切關聯。如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調整,部分房地產企業因融資引發的票據糾紛呈現增長趨勢。五年來,上海金融法院共審結涉房企票據案件713件,其中2018年9件,2019年54件,2020年98件,2021年85件,2022年302件,2023年(截至8月19日)165件。
上海金融法院指出,金融案件中還反映出多種類型的金融風險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流動性風險。金融借款、債券、票據等案件數量和標的金額高企,暴露部分企業的流動性風險,金融機構債權風險上升。
二是涉眾性風險。證券、基金、理財、互聯網融資平臺等金融案件往往涉及大量的投資者和消費者,眾多個人在金融活動中因利益受損提起訴訟,呈現出鮮明的涉眾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存在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隱患。
三是合規性風險。部分案件反映出相關企業和金融機構未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合規風控不嚴、經營行為不規范。違規設置資金池、虛構擔保品、違規信息披露、非法集資等引發的民行交叉和民刑交叉問題在金融糾紛中表現較為突出。
編輯:林鄭宏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