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機動化進程中,國內外城市均不同程度地面臨著一個重要的城市難題,即城市擁堵。城市擁堵不僅浪費公眾出行的大量時間和金錢,也是空氣質量和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嚴重影響著公眾的生活品質。為破解城市交通難題,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成為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信息化覆蓋整個交通現代化全局,應用實踐表明,其在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破解當前城市交通難題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抓手。
2013年10月,交通運輸部提出構建“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和綠色交通”的戰略任務。因此,交通的綜合化、智慧化、安全和低碳化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發展重點,而基于信息化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構建一個“綜合、高效、綠色、安全”的交通體系成為當前城市交通發展必然選擇。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顯示:
(相關資料圖)
智慧交通起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起源于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發展。智慧交通是將交通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對實時的數據進行搜集、匯總、分析,以減少交通擁堵、提高效率、改善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新型交通方式。大量應用信息處理技術后,智慧交通的實時性、系統性,信息的交互性和服務范圍的廣泛性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智慧交通是構建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單一的通過擴大道路基礎設施并不能有效解決道路擁堵的問題,而智慧交通不僅可以緩解交通擁堵,還能提高道路利用率以及城市交通體系的運行效率,有利于建立人、車、路協調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智慧交通系統將人、車、路三者綜合起來考慮。在系統中,運用了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衛星導航與定位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及交通工程技術等,并將系列技術有效地集成、應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中,從而使人、車、路密切配合,達到和諧統一,發揮協同效應,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運輸效率,保障了交通安全,改善了交通運輸環境,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當下智能汽車和智慧交通的數字化發展,正在從解決單一場景問題,向大規模的群體智慧轉變。再看騰訊的步伐,騰訊發力產業互聯網以來,深耕交通出行領域,致力于將交通OS、實時孿生等技術與具體場景進行深度融合,從技術、產業、用戶等多個維度驅動智慧交通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正在使用的公共交通系統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大多數還處于基于位置數據的集中監控和集中調度的水平,未來的公共交通系統信息化和智能化將是一個更加綜合、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高新技術行業。隨著大數據技術研究和應用的深入,智慧交通在交通運行管理優化,面向車輛和出行者的智慧化服務等各方面,將為公眾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綠色、安全的出行環境,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3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汽車數量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城市道路的建設卻停滯不前,與汽車數量的增速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城鎮人口規模龐大,土地面積有限,造成城市可供建設道路面積越來越少;二是城市規劃不完善,道路改造成本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2億輛,其中汽車3.07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76.37%;機動車駕駛人4.8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50億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9%。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724.5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27%。
我國未來會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各項技術形成系統融合,整個交通體系的信號感知、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分析、交通管控、道路運維、出行服務將逐步發展為一個聯動整體。根據《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政策的要求:
到2025年,我國“一腦、五網、兩體系”的發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進展,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有力支撐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交通強國,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窘ǔ杀憬蓓槙?、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全面建成交通強國。
欲了解更多關于智慧交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