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日
第一站:古隆中(瀏覽整個景區約3小時)
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得名。因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引發《隆中對策》被世人稱為智者搖籃,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資料圖】
交通:自駕:距襄陽城約13公里,景區內有大型游客停車場。
公交:市區可乘坐6、512、543路公交車到古隆中游客中心下車即到。
門票:約80元
1、石牌坊: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高約六米,長約十米,石牌坊一面正中上刻著古隆中三個大字,一邊刻著淡泊明志,另一邊刻著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和寧靜致遠是諸葛亮隱居時的真實心態寫照。兩邊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自杜甫的《蜀相》一詩,深深刻畫了劉備三顧茅廬愛惜人才和諸葛亮輔佐劉備父子忠心耿耿的報恩形象。
2、躬耕田:諸葛亮在隆中居住時,曾和弟弟諸葛均一起開荒種地,躬耕自足。躬耕田的中間建有一座涼亭,上刻“躬耕隴畝”,站在亭中,滿目作物豐滿,青山綠樹相依。
3、小虹橋:是諸葛亮居住隆中時,出入必經之路。小虹橋曾有一段典故,當年劉備頂風冒雪第二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時,與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在此橋相遇。當時黃承彥正高唱:“騎驢過小橋,獨吟梅花瘦”。劉備見狀,誤以為是孔明,便趕緊下馬問候。
4、武侯祠:是祀奉諸葛亮的祠宇,主殿內有諸葛亮及其子孫諸葛瞻、諸葛尚塑像供人瞻仰、祭拜。其中一棵約400余年的金桂,每年金秋開花,從未失約。
5、三顧堂:劉備三顧茅廬的紀念堂,三顧堂的殿堂正中有一組“隆中對策”的塑像,再現了“隆中對”的歷史典故。也是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見諸葛亮的地方,堂前劉備、關羽、張飛形象飽滿,惟妙惟肖。
5、諸葛草廬:是一座仿漢式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清靜優雅,門口正上方的“諸葛草廬”四字非常顯眼,庭院中間有一架牛車,是后人根據“諸葛亮牛車迎親”的故事特意仿制的。
6、六角井:隆中的鎮山之寶。因井口為六邊形故而得名,諸葛亮當年在此居住時的生活用水井,也是他出山后唯一保留下來的有關他生活的遺跡,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現在井中仍然有水,且清澈澄亮。
7、抱膝亭:清光緒年間重建。相傳此處原有一塊大石頭,諸葛亮常常在想念自己家鄉的時候坐在石頭上抱膝長吟吟唱老家的小調《梁父吟》,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8、草廬碑:明朝嘉靖年間所立,碑的正面寫著“草廬”二字,碑的背面刻有“龍臥處”三個大字,相傳諸葛亮在出山前,他的老師龐德公賜予他的雅號是“臥龍”,后人將他所處之地稱作“龍臥處”。
第二站:五道峽風景區(游覽這個景區約4小時,此段時間比較緊促,合理安排上午游覽古隆中的時間)
五道峽風景區位于襄陽市保康縣北部,距襄陽市區約130公里,因有問玉峽、悟玉峽、鎖玉峽、望玉峽、得玉峽等五道峽谷而得名。峽長約7公里,峽內山峰一溪相連,溪流清澈,四季奔騰,景、鳥、獸,與歷史遺跡、民間傳說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渾然一體的天然畫卷。景區內部不需要爬山,是非常適合帶小孩子一起游玩的景點。具有“一道峽入境,二道峽入畫,三道峽入味,四道峽入勝,五道峽入神”的美譽。
交通:自駕:襄陽上麻竹高速,到保康下高速,走S223省道,到達后坪鎮,前行2公里到達五道峽景區。
公交:市區坐大巴到保康汽車站,乘坐景區旅游專線車即可到達景區。
門票:約100元
1、開門峽:進入景區第一道峽谷。著名的景點有仙人巖、抱玉巖、仙人洞、臥龍洞、響水瀑、神女溪等一百余處。
2、仙人洞:也稱蟒蛇洞,是五道峽景區的精華之一。洞內怪石林立,千姿百態,飛禽走獸,栩栩如生,鐘乳石凌空倒掛。
3、響水瀑:因其瀑聲如雷而得名的。響水瀑共分二級,一級長為40米,寬8米的飛瀑;二級為飛瀑跌落在巖石上形成的扇形瀑,據說當地居民觀察水色便知天氣。
4、龍宮寶殿:是一座天然的露天宮殿,殿堂面積約有1000平方米,三面環巖,朝向峽谷。傳說古時候這里藏著無數珍寶,門口有龜蛇二將把守。
5、抱玉巖:韓非子最著名的《和氏獻璧》,抱玉巖也就是卞和得玉的地方,“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就是出自于此,也叫做抱璞巖。
6、紅巾墳:一個鵝卵石堆砌的合葬墓,叫紅巾墳。據史料記載,這個合葬墓埋著一百多年前在反清斗爭中英勇就義的八位紅巾軍戰士。這座紅巾軍墳也是山鄉人民同情、支持和懷念紅巾軍的見證和重要的歷史景點。
7、仙女浴溫泉:因傳說一同情民間疾苦的仙女常來人間,在此沐浴而得名。此泉源洞口水溫可達40℃。
8、關門峽:因山峽對峙,狀若石門,故稱“關門峽”。關門峽上面是仙女潭,二者之間云霧繚繞,幻若仙境。相傳是七仙女和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現有只能看到王母娘潭和仙女潭。
第二日
第一站:襄陽古城墻(建議瀏覽時間2-3小時)
襄陽城墻位于現襄陽市襄城區境內,起初筑于漢初,后屢經整修,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城墻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金庸先生名著里大俠郭靖、黃蓉夫婦二人合力抗金的故事源自于此。
交通:自駕:城墻臨漢門附近有游客停車場,其他位置停車不是很方便。
公交:經過的公交線路比較多,市內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都經過古城墻
門票:古城墻免費,登臨漢門(小北門)城樓:20元/人
1、臨漢門:是襄陽城六大城門之一,又稱小北門,城臺長13.75米、寬22.6米,外有垛墻,內有女兒墻,臺西側有蹬城馬道。
2、登城墻:站在城墻上,一邊領略著古老歷史的滄桑,抬頭可以感受一江之隔的現代化城市的繁榮。
3、夫人城:夫人城為一座與襄陽城緊緊相連的城外城,為緬懷東晉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所筑,記載著當年激戰襄陽,守將朱序的母親見兒子忙于全面防務,便親自登城巡視,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險要,必先受敵,便帶領家婢和城中婦女,夜以繼日筑起一座新城,后為紀念韓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墻稱夫人城。
4、昭明臺:也稱鐘鼓樓,為襄陽古城標志性仿古建筑。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抗日戰爭時期襄陽淪陷,樓毀臺存。現昭明臺為1993年底,襄陽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處重建。
5、襄陽譙樓:系古代計時報更的更樓,又稱”滴漏臺”。始建于明成化年間,明末毀。清雍正五年(1727)于舊址復建,后經多次修繕。現在襄陽古譙樓的作用雖然已被現代時鐘等所代替,但譙樓卻成了歷史,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6、仲宣樓:仲宣樓位于襄陽古城東南角城墻上,為紀念東漢末年詩人王粲而建,因王粲字仲宣得名,又名王粲樓,原樓經過多次修繕,后毀于戰火。1993年,襄陽市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仲宣樓。
7、博物館:位于襄陽城墻臨漢門城樓,昭明臺樓下。原襄陽市博物館,成立于1975年,2008年12月28日遷至現址并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是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4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8、護城河:位于襄陽市襄城區,長5060米,最寬處達250米,平均寬度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為亞洲最寬護城河。得益于此,襄陽城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
第二站:唐城(瀏覽約6-7小時)
中國唐城—襄陽唐城影視基地,位于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的峴山臨江風景區,東連漢水,南眺鹿門,西依峴山,北接古城。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在襄陽唐城影視基地拍攝的有電視劇《天盛長歌》《艷骨》《畫江湖之不良人》《九州縹緲錄》《夢華錄》、電影《妖貓傳》等作品。素有“一枕春夢,浪漫唐城”的美稱!
交通:自駕:景區設有大型免費停車場:漢江國投唐城旅游停車場、唐人街停車場
公交:1路、534路、546路、505路公交車到唐城站下車即可
門票:日場成人票:90元/人 夜場成人票:100元/人(夜場是否開放要根據景區通告為準)
日場主要以領略具有濃厚大唐文化的建筑風格為主,夜場主要是觀賞大型具有唐朝韻味的舞蹈表演。
1、襄陽文化產業園:又名唐城景區,位于襄陽唐城影視基地中部,為城樓、宮殿、街市、宅邸、寺院、水系六大片區,建有凱旋樓、明德門、朱雀廊、東西市、青龍寺、皇宮、花萼相輝樓、胡玉樓、高力士宅、澗南別業等建筑群。(不做詳細的介紹)
凱旋樓:凱旋樓是一幢類似于紀念碑的建筑,集合了樓與塔的建筑特點,大唐歷朝歷代,每當重大戰役勝利后,凱旋而歸的軍隊都要在此樓前向皇帝舉行獻俘儀式。
明德門:是唐城的正門。兩側為東水關、西水關,引入漢江活水,是唐城水域的出入口。
朱雀廊:是唐城皇宮的正門。這里城臺翼展,高大的城臺設計為弧面升起,以顯其雄渾寬 闊,為皇宮日月同輝概念中月的意象。
東西市:顧名思義,就是平常老百姓做買賣的集市,街道曲折迂回,沿途可見小酒館,不知道名的商鋪,茶亭等商賈云集的地方。
唐城夜景:
夜場表演:
2、孟浩然文化旅游區:孟浩然文化旅游區,位于襄陽唐城影視基地西側,主要景點有峴首山景區、孟浩然草廬、洄湖水鄉、詩路、摩崖詩刻等。
孟浩然草廬: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湖北襄陽城中一戶小有恒產的書香門第之中,襄陽城外有一座名山叫做“鹿門山”,少年時代的孟浩然總是在鹿門山里的自家草廬中讀書致學。
3、漢水謠文化旅游區漢水謠文化旅游區,位于位于襄陽唐城影視基地南端,主要包括明清都城、襄王府、東方明珠、漢江大劇院、漢江濕地公園等影視文化和生態旅游景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