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文章《洞庭山水翠 長江漾清波》,報道岳陽抓黨建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
湖南岳陽抓黨建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
洞庭山水翠 長江漾清波
(資料圖片)
湘北大地上,長江湖南段綿延163公里,全部位于岳陽境內。南納四水,擁攬洞庭,依水而生的岳陽,是湖南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岳陽考察,殷殷囑托“守護好一江碧水”。近些年來,岳陽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通過培育生態保護綠色先鋒、開展“一江兩岸”區域黨建合作、凝聚多方合力推動項目攻堅,讓“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鳥的歡歌”成為最亮麗的生態名片。
培育生態保護綠色先鋒
今年1月30日,在岳陽“新春第一課”上,市委書記曹普華強調,對于岳陽來說,抓環保、優生態不僅是發展問題、民生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要堅持“嚴”的態勢、加快“轉”的步伐、發揮“創”的效應,保持從嚴從緊抓環保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推進綠色轉型,讓生態的底色亮起來。逢會必提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已成為岳陽的“規定動作”。
為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岳陽結合地方特色,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綠色轉型等一系列精品課程,從2022年起,納入各級黨校主體班教學計劃。廣泛推行“下沉式”教育,組織開展“家庭小黨校”“屋場夜話”“工地黨課”等活動,進一步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到基層一線、浸潤到黨員心田。高標準建設“守護好一江碧水”展陳館,采取“體驗式”教學,自2021年12月24日開館以來,共接待黨員群眾超百萬人次,被評為湖南省首批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
圍繞打造163公里最美長江岸線,發動百個沿江村、企業,組建千支生態環保隊伍,萬名黨員當好生態保護員,全面服務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就是今年已有95歲高齡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朱再保。投身環保事業四十多年來,朱再保致力于在青少年心田撒播綠色種子,倡導全民植樹,推行綠色扶貧……
各縣區黨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紛紛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華容縣設立長工精神黨員志愿服務站、萬余名黨員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巡邏、清掃、宣講等工作;岳陽樓區深入基層開展生態環境治理活動,并依托“黨建+網格化微治理”,解決生態環境方面問題3600余件……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持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第一線爭當綠色先鋒,筑牢生態文明建設堅強堡壘。
開展“一江兩岸”黨建合作
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需要協調聯動長江經濟帶城市持續發力,久久為功。2022年9月,以“紅色領航護碧水、共抓保護促發展”為主題,岳陽主動發起“一江兩岸”區域黨建合作,與湖北省荊州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進組織聯建、產業聯促、生態聯抓、政務聯辦。
以組織聯建為重點,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重點打造“華容—石首”“君山—監利—云溪”“臨湘—洪湖”3條黨建合作示范帶,組建13個毗鄰鄉鎮黨建聯合體;成立“啄木鳥”生態治理黨員先鋒隊124支,聯合開展植綠、清污、凈灘、禁捕等主題黨日活動1200余次,5萬名黨員帶頭推進“一江兩岸、攜手凈灘”行動,帶動群眾參與130.8萬人次。
以產業聯促為重點,開展“一江兩岸、共富鄉村”百鎮千村聯合大培養,組織兩地鄉村“書記論壇”,實施集體經濟“拉練比武”行動,探索跨區域發展共同體,組建葡萄種植加工、優質稻種植加工、中草藥材種植等10個產業黨建聯盟,年均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以生態聯抓為重點,建立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度和長江岸線管理員制度,實現每一米岸線、每一處水域都有人巡有人管,累計查處非法盜采砂石、非法捕撈、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等違法行為20余起,與荊州市開展長江生態保護聯合執法、水質聯合分析、大氣聯防聯控、水污染應急聯合處置行動33次,推動兩地長江“共治段”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在二類。
以政務聯辦為重點,建立“黨建+區域政務服務聯盟”,推行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讓數據信息多跑路、群眾辦事不過江。2022年以來,兩地跨省通辦車輛年檢、醫保查詢、異地就醫結算備案、身份證異地補辦等業務事項15562件,直接受益群眾1.8萬人。
聚合力推動項目攻堅
站在城陵磯老港瞭望,長江流域首個巨型“膠囊式”全封閉散貨倉庫十分壯觀,萬噸貨輪在夕陽下緩緩從洞庭湖駛向長江。徹底告別貨場粉塵污染后,老港以更現代、更高效、更綠色的形象全新亮相,今年上半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7.25萬標箱,同比增長54.74%。
老港煥發新活力,體現的是岳陽深化“黨建+項目攻堅”模式的決心。圍繞項目抓黨建、抓好黨建促建設,成立30支聯企助企服務隊,選派精兵強將進駐城陵磯港項目一線,解決項目建設矛盾、技術升級“卡脖子”難題。
為破解“化工圍江”,兩新黨組織積極擔當作為,當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宣講者、踐行者。全市選樹百家兩新“標桿”黨組織,成立石化產業鏈黨建聯盟,引導企業在綠色發展中走在前列、干在實處。今年以來,“關停并轉”沿江化工企業96家,推動減排、降碳、提質、增效,用“清澈的GDP”向長江作答。
依托大江大湖生態資源,做實農文旅融合文章,推動長江沿線鄉村共享綠色發展成果。鎮村兩級黨組織舉辦“求索·鄉村振興”“問道·鎮能量”等主題研討,開展實地觀摩,評選出一批優質創富項目、黨員創業示范基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打造沿江產業示范鎮、特色村。開展技術培訓840余場次,累計培訓農村黨員、致富能手和群眾1.4萬余人次,幫助1.2萬名退捕上岸漁民在家門口找到“新飯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