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助力紅棗、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
期貨標準助力延長縣蘋果產業標準化發展,把蘋果產業的各環節納入標準化發展軌道,助力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實現產業興旺;使蘋果產品更加符合消費市場需求,通過“優果優價”助農增收,實現生活富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棗、蘋果生產和消費國,產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相關產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紅棗、蘋果期貨的上市,不但統一標準,促進產業升級,還為棗農、果農提供保障,為企業提供避險工具,促進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好想你與新疆果業分別位于傳統的紅棗故鄉新鄭以及萬里之遙的優勢產區新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紅棗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紅棗期貨市場發展分析
作為紅棗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紅棗期貨上市之初,兩家企業便積極擁抱新工具,在積極探索、參與各項期現業務的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宣傳和推廣紅棗期貨的運用,為紅棗期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力。
隨著紅棗期貨交割庫在新疆的設立,越來越多的紅棗加工企業轉移到新疆地區。新疆喀什果業副總經理王偉告訴記者,新疆果業2021年進入麥蓋提縣城西工業園區,在剛進入園區的時候,園區紅棗加工企業只有3家,紅棗加工生產線只有7條,隨著紅棗期貨交割庫在麥蓋提的設立,截至目前,整個園區紅棗加工生產線已經有21條。
紅棗期貨上市前,貿易呈現新疆種植、滄州加工、全國分銷的格局,新疆作為主產區,產業增值收益難以留存。紅棗期貨上市后,新疆設置為基準價區,并設立多家交割倉庫,促進了產業聚集,帶動物流、倉儲等配套行業發展。其中,以新疆農發集團為代表的企業引入自動化色選機,提升產品標準化程度,引導加工環節向新疆轉移,逐步實現產業留在當地,收益留給棗農。
業內人士表示,鄭商所在西北區域設置的紅棗、蘋果交割庫,極大地便利當地產業客戶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有效降低當地客戶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通過期貨交割庫布局等,促使西北地區紅棗、蘋果優勢產業持續提質增效。
眾所周知,紅棗作為初級農產品,產地集中產業鏈短,農業產業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以中小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較差。近年來,受到國內外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紅棗期現貨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紅棗產業面臨的價格風險加大、市場復雜程度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紅棗產業運用期貨工具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
紅棗產業規模龐大
紅棗產業鏈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紅棗種植、紅棗收購、加工生產、終端消費。紅棗種植以基地形式存在居多,散戶人均種植在5畝左右,機械化程度不高,以人工采摘居多。
作為一種傳統的本土水果,紅棗在國內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相比之下,紅棗消費對于國外市場的拓展較小。隨著近年來全球華人對于國內農副產品的需求增加,以及互聯網電商的出現,紅棗國外市場需求有望快速增加。
現階段國內紅棗的主要用途包括制干、鮮食以及食品加工,而在市場上大多數為制干品種,鮮食品種和兼用品種的種類很少,冬棗是最常見的鮮食品種,也是產量最大的鮮食棗品種。目前國內是全球最大的紅棗生產國和消費國。
紅棗產業是一條帶動脫貧致富,開啟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近年來,在國家農業產業政策大力扶持、種植技術和病蟲防控手段不斷加強的前提下,我國紅棗產量呈現增長趨勢。從產區看,歷史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陜西五省是傳統的紅棗生產強省,無論從種植規模還是紅棗產量都遙遙領先。
我國紅棗產業規模龐大及基本表現為穩步增長態勢,但整體經濟效益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主要集中在深加工擴張不急產量增速,資源優勢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價格優勢和經濟優勢,同時各地區品種之間差異較大,部分品種質量待提高。
紅棗行業報告對中國紅棗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紅棗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想了解關于更多紅棗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紅棗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