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山海關,明長城重要關隘,位于今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海關筑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作為軍事要塞,城北緊靠燕山,城南近臨渤海。山與海之間,7.5公里長城縱貫南北,關城緊扼隘口。在整個山海關轄區內,以長城為主線,以關城為中心,從老龍頭至九門口的關隘、衛城、敵臺、烽火臺、戰臺,形成完整的科學防御體系。
山海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見證了朝代更迭。東漢曹操北伐烏桓、隋唐大軍遠征高麗,均發兵過此;明初徐達建關設衛、戚繼光領兵戍邊,抵御蒙古騎兵;明末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陳兵鏖戰,導致甲申風云驟變,清廷問鼎中原。
山海關一帶,商代屬孤竹,周代屬燕,秦漢時期屬遼西郡。魏晉至隋,先后建有少數民族政權。唐代屬臨榆縣,遼、金時期屬遷民縣(遷州),元代屬遷民鎮。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衛置臨榆縣,屬永平府。1948年,山海關解放,屬河北省秦榆市,建山海關辦事處。1949年改建山海關市,屬遼西省。1952年11月劃歸河北省,屬唐山專區。1953年3月,山海關市撤市建區,屬秦皇島市。(整理/河北日報記者魏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