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當地將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舉辦端午文化節,萬眾聚首長江之畔緬懷先賢;在“中國龍舟名城”湖南省汨羅市,當地群眾連日來頂著烈日備戰龍舟比賽;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粽子艾草花束銷量翻倍增長,端午消費升溫……線下線上節日氛圍逐漸濃厚,讓人們體會到端午節的豐厚內涵。(綜合近日多家媒體報道)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粽香四溢、艾葉流芳,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端午節。
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其最醒目的文化符號。“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每年這個時候,人們仿佛總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熱忱追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民本情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剛毅,“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這些精神傳承如同黃鐘大呂,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成為超越歷史的價值共鳴。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值得我們汲取。端午節如同一條紐帶,將人們連接在一起,共赴一場文化盛宴。這一天,人們采葉裹粽、懸掛艾草、飲雄黃酒、戴五彩線,寄托著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這一天,人們爭旗鼓、賽龍舟,傳遞著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樸素情感……盡管各地節日活動特色不盡相同,但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促使我們回望生生不息的歷史,思考如何更好地涵養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某種意義上,我們每一次過傳統節日,既是在汲取文化養分,也是在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命。近年來,《端午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在深度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描摹歷史風貌的基礎上,創新視聽呈現,引發了觀眾共鳴,讓端午節等節日成為許多人心中“記得住的鄉愁”。而許多傳統節日在民俗、潮流、風尚方面的“上新”也啟示我們,“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找到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不斷打造承載文化傳統和節日內涵的時代載體,就能讓文脈傳承弦歌不輟、歷久彌新。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有人這樣釋義“端午”:“端”指“端正”,“午”即“正中”。行正方能致遠,守正方能創新。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適應當代社會的創新表達和創意呈現,讓傳統節日不斷煥發新氣象,為人們提供更多心靈滋養與精神力量。(賈夢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