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浙江臺州市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在長三角主要城市設立科創飛地,以“長三角智力”嫁接“臺州制造”,通過“研發孵化在外地,注冊轉化在臺州”的模式,將更多科創成果和人才引入臺州,推動臺州與長三角城市區域市場協同、科技創新一體、產業發展聯動。(據《浙江日報》7月3日報道)
很多地方有著較強的產業基礎以及技術創新需求,卻缺乏人才和創新資源,要直接引進其他地區的人才和創新資源,又受限于人才政策、管理體制等諸多現實問題。科創飛地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這一難題。后發展地區主動到先發展地區建立科創飛地,變“引進來”為“飛出去”,就能突破區域、體制等限制,利用飛入地更高端的人力資源、社會資本和管理經驗,打造集聚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高地和產業孵化平臺,實現科創要素與產業要素的對接,實現飛出地資源、政策與飛入地技術、人才的有機融合。
臺州(上海)國際創新中心、溫嶺(杭州)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玉環(上海)科創人才飛地……2018年以來,臺州市縣兩級在上海、杭州兩地設立了13個科創飛地,共引育在孵項目100多個,包括7個領軍人才項目,已產業化落地臺州項目19個。通過科創飛地平臺,高端人才可以不用落戶到臺州,直接在長三角主要城市工作就能為臺州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從而打破科創平臺跨區域限制,幫助臺州更好地引進頭部科創資源,搶占關鍵技術、產業集群未來布局制高點。
事實表明,科創飛地是實現合作共贏、利益共享的有益嘗試。不斷推動科創飛地建設,進一步發揮科創飛地的作用,就能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延伸創新鏈,架起信息互通、資源互享、合作共贏的橋梁,引來人才活水,實現智力嫁接,打通人才、科技、項目在發達地區孵化與本土產業化聯動發展的通道。
科創飛地的出現,展現出“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實踐智慧,也為如何從其他地方借智引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題思路。期待一個個科創飛地“飛”出借智引才新天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賈東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