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邢臺市組織專家深入一線開展汛后技術指導
農技服務到田間“問診”支招保生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邢云)強降雨過后,農田、果園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盡量減少損失?連日來,邢臺市農林部門組織專家深入一線,有針對性地開展汛后技術指導,幫助農民盡快恢復生產。
8月4日,邢臺市信都區酸棗產業推廣協會邀請酸棗專家對種植大戶開展技術服務,邢臺學院酸棗專家王僧虎、邢臺市農科院博士李曉光圍繞酸棗樹在汛后如何最大限度保產量、保質量等問題,和種植戶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信都區酸棗產業推廣協會會長李國軍說,協會將繼續發揮人才資源等優勢,對酸棗種植戶做好服務,并幫助協調金融部門給予支持,不斷提升“邢棗仁”的品牌美譽度。
信都區還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志愿服務功能,組織農技人員下沉田間地頭。8月2日,在信都區會寧鎮南良舍村的果園里,“中國好人”、高級農藝師霍增起指導種植戶對雨水淹沒過的果樹進行“搶救”。“雨后應及時清園,果樹怕澇,積水時間過長,容易造成根系漚根或整株死亡現象,另外密植果園、枝葉量大的果樹,要特別注重夏剪。”霍增起邊修剪蘋果樹的枝葉邊說,農戶們聽得認真。同一天,內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農業技術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一線指導農戶開展災后生產自救,就如何做好田間排澇、改種補種進行現場講解,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
柏鄉縣龍華鎮馬莊村今年種植50畝大棚黃瓜,眼下正是黃瓜開花坐果的關鍵時期,這場大雨讓大棚泡了水,黃瓜的主枝干也“彎了腰”。針對這一情況,柏鄉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主動上門“問診”,農藝師魏亞蘭邊查看大棚黃瓜的情況邊對菜農說:“先把大棚里的水排出去,苗倒伏不是很嚴重的話,就馬上用竹竿順勢固定好,減少互相擠壓。在土壤稍微干一些的時候對土壤進行淺層翻倒、疏松表層土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根系活力。”
南和區農業農村局組織了6個技術小分隊深入受災鄉鎮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真實統計農業、畜牧業受災情況,科學有序指導農戶開展農田排水清淤、倒伏玉米扶正、加固種植大棚和畜禽圈舍等工作。同時,加快推進玉米“一控雙提”工作(即防控病蟲害,提高產量和提升品質),精準施策、分類指導,組織專業第三方,對農田進行飛防作業,提高植株生長能力,減少病蟲害發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