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趙榮昌 文/視頻
夏天到了,人們在接受夏天的“熱情”的同時,也在尋覓著愜意的清爽,戶外河流、水庫、海邊等就成了解暑的好去處,炎炎夏日游泳玩水著實讓人感到愜意,但消防部門也要提醒大家:野泳有危險,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資料圖片)
如何預防溺水?溺水后如何自救?面對溺水我們存在哪些誤區?夏季“防溺水”小課堂為你解答。
問題一:會游泳或者使用游泳圈就不會溺水?
從近年來發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數溺亡者其實都會游泳,甚至部分人“水性很好”。但野外水域不同于泳池,在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對所在水域情況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靜,但水下經常會有漩渦、暗流、水草等,陷入這些危險區域容易發生意外。
此外,部分游泳圈并不是專業的漂浮設備,在野外開放水域時,水流環境復雜,游泳圈極易發生破裂、漏氣情況,這也容易造成溺水事件的發生。
問題二:發現有人溺水時,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身邊有人溺水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伸手去拉,或者叫來更多的人一起,手拉手形成“人鏈”去拉落水者,可是這種“人鏈”施救方式一旦有人滑倒或因體力不支打破“平衡”,會讓更多人落水,導致更大的悲劇發生。
人一掉進水里,本能反應是掙扎,可是掙扎不僅會消耗體力,反復撲騰更會令自己更快沉入水底。
若不慎溺水,請保持鎮靜、屏住呼吸、踢掉鞋子、放松肢體,盡可能使頭部后仰,口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氣要淺吸氣要深,身體就會浮于水面。(注意:此時若身邊有漂浮物或其他能浮于水面的固定物,盡可能抓住一切可以防止下沉的物體,當救援者出現時,不要驚慌抓抱救援者,而是要聽從救援者指揮,配合救援者施救,這樣能大大增加獲救概率。)
如果有人溺水,不要慌亂,謹記“叫叫伸拋法”。
第一個“叫”是大聲呼救:落水者和岸上人員都應該大聲呼救,以尋求獲得其他更多人員的幫助。
第二個“叫”是撥打110/119報警:在岸邊的人應第一時間報警,尋求警察或消防人員的專業救援幫助。
“伸”:是指尋找身邊的樹枝、竹竿等長條物品,將竹竿伸過去,落水者抓住樹枝或竹竿脫離落水區域,但首先施救者要確保自己處在安全位置,否則容易造成二次落水;
“拋”:是指將泡沫塊、救生圈、密封的塑料空桶、木板等漂浮物拋給落水者,讓落水者抓住漂浮物,等待救援。
特別提醒:未成年人或沒有足夠能力下水營救溺水者的人,切忌直接跳下水施救。任何救援,都要以保障自身安全為前提。
下水游泳牢記“五不去”
一個人堅決不去。野外游泳畢竟和有專人管理的游泳池不一樣,萬一有個什么事,至少也有個喊話的人。
飲酒后堅決不去。酒精的麻痹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大腦指揮系統,會讓人短時間失去知覺,酒后下水的死亡概率極大,絕對應該引起注意。
雷雨天堅決不去。雷雨天氣絕不可靠近水域,防止被雷擊。
不明水域堅決不去。平靜的水面下可能暗藏危險,比如水草、暗流、礁石等等。一般說來,各種水庫人工湖等都有放水的暗道暗口,它們都在水下,流量大時吸力非個人所能抵抗,一旦卷進去兇多吉少。
過飽過饑堅決不去。過飽或過饑下水,除了對身體不好之外,還容易引起抽筋。
對此,綿陽消防聯合川觀新聞溫馨提示:
珍愛生命、嚴防溺水,大家一定要常提醒、常教育、常關注!
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增強防范意識,才能降低安全隱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