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暴雨突襲石家莊市贊皇縣,11個鄉鎮全部達到特大暴雨級別。截至8月1日7時,全縣平均降雨量494.9毫米,超過了1996年、2016年洪災的400毫米、419.2毫米。
暴雨如注,還有上游大量客水入境,防汛形勢異常嚴峻。贊皇縣委加強研判、提前預警、科學部署,各部門密切配合,縣鄉村三級統籌聯動,打贏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硬仗:無一人員傷亡。
(資料圖)
洪水肆虐卻無大災,記者深入贊皇一線探訪。
8月9日,洪水過后的贊皇縣白草坪水庫。在應對此次汛情時,贊皇縣水利部門精細調度,白草坪水庫科學攔洪削峰,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河北日報記者 張 昊攝
科學推算預判,洪峰到來前安全轉移1428名群眾
一張研判表,在抵御洪災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
8月9日,在贊皇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一張卷了角的《基于時空降雨的人口轉移研判表》擺在最顯眼位置。
“就是靠這張表,在洪峰到來前11個小時,我們安全轉移出1428名群眾。”贊皇縣水利局防御科科長魯紹杰說。
科學研判是贊皇縣防汛抗災的首要環節。在這份按照時空降雨推算研判出的表格中,根據槐河流域降雨量推算預測情況,把安全轉移分成了5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明確了具體轉移的村莊和人員。
“制定這張研判表,我們多次向清華大學教授和省、市水文部門專家請教,經過了6次研討論證。”水利專業畢業的魯紹杰是主要參與者之一,入汛之前,他們利用三個月時間,根據贊皇水庫、塘壩等重點點位的降雨量承載能力,依托24小時降雨量,提前推算預測水庫、河道等不同點位可能出現不同等級的險情,為科學處置險情提供決策參考。
在贊皇縣副縣長孟震看來,正是有了這招先手棋,縣里科學預判出了最大一次洪峰過境時間,提前啟動第二輪人員轉移,才保住了槐河、泲河沿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7月30日,贊皇縣氣象部門滾動預報未來24小時還將出現不低于250毫米的降雨量。
按照人口轉移方案的分析數據,如果24小時降雨量超過250毫米,上游白草坪水庫溢洪道將在兩個小時內溢洪,槐河都戶橋至贊皇界段河道洪水流量會高于2230立方米/秒,極可能造成決堤,需要緊急對槐河、泲河沿線6個鄉鎮、34個村實施第二輪人員轉移。
7月28日已經提前轉移了1024戶、2333人,現在又要實施第二輪轉移,指揮部里也有不同聲音:這張表首次啟用,還在試用期,是不是看情況再做決定?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必須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縣委、縣政府態度十分堅定:迅速發布指令,第一時間轉移群眾。
30日上午10時,接到指令的贊皇鎮下王小峪村,立即發布通知。
預警就是號令。需要轉移的56戶、158名村民,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除了敲鑼、喇叭廣播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齊現元帶領黨員干部逐家逐戶動員。
64歲的齊春來,孩子在外工作,平時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河道有公路隔著,他覺得在家比較安全,不愿意轉移。經過齊現元三次上門勸說,才同意轉移。
果不其然,7月31日5時,最大的一次洪峰過境,槐河都戶橋至贊皇界段最大行洪流量達2470立方米/秒。此時,贊皇縣6個鄉鎮、34個村的1428名群眾已提前全部安全轉移。
救援力量前置,不足一天所有國省干線搶通
許亭鎮西陳家莊村地處槐河上游,村西山頂上有1座小型水庫、2個塘壩和3處地質災害點。
“山上流下來的水,淹沒了河道,街上的水也有齊膝深,河道邊的路面出現多處塌方。”回憶起那場下了三天兩夜的大暴雨,西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俊輝一直說史無前例。
如何應對出現的災情,按照全縣統籌部署,提前將全縣的救援力量前置到了重點鄉鎮和重點點位。
強降雨來之前,鎮上包村干部就進駐到了村里,幫著備好砂石料、混凝土,還準備了鏟車和渣土車。7月31日,20名黨員和村民代表組建的應急搶險隊集合到位,一組繼續負責在水庫等關鍵點位值守,另外兩組便開始搶通道路、搶修供水。
“最關鍵的位置、最關鍵的時刻,總能看到黨員干部的身影。”端著一盆剛接好的自來水,村民樊雪環激動地說,當時,進村的路斷了好幾段,他們硬是從山外扛進來50多米的水管,搶修不到一天時間就讓鄉親們喝上了自來水。
為了第一時間處置險情,7月28日強降雨到來前,贊皇縣把6支120余人專業救援隊伍前置到了6個重點鄉鎮及水庫、塘壩、地質災害點等重點部位。同時,集中調配了6臺挖掘機、11臺鏟車、30輛翻斗車、20輛客車,全部滿油待命,供電公司、交警大隊等單位提前派人并攜帶應急搶險物資駐防到了重點鄉鎮。“有了多部門的全力保障,全縣受損的國省干線公路不到一天時間全部搶通完畢。”贊皇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武向陽說。
8月9日下午,在去往嶂石巖村的路上,記者遇到了正在路邊給長江科學院的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專家復盤本次強降雨全過程的孟震,“我們請來了專家分析基礎設施受損原因,下一步將采取科學方式實施高標準建設,提高重點路段、重點橋梁抵御災害能力,避免重復受災。”(河北日報記者 董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