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一個學業優異的兒子,我曾一度放棄了自我。
世界里全是他,一切全圍繞著他。
如愿以償,兒子考上了一所985院校。
(資料圖)
可是,我們卻像一對仇家,母子的心越來越遠。
當兒子宣布回老家來找工作,我意識到,我的教育徹底失敗了。
兒子回來了,我卻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他。
我沒有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格獨立、有責任心的人,即使拿到了985畢業證又如何?
懊悔,已經來不及……
1
我的家算是這個城市里的中產家庭,我和丈夫都有著穩定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1998年,兒子出生時,我們手里已經存下了幾十萬元,在同齡人中是少有的。
不知道是因為幾十萬元積蓄給了我底氣,還是想為兒子多付出一些,總之,從兒子出生后,我便從單位的“中流砥柱”變成了混日子拿工資的邊緣人。
身邊很多人都知道,我為兒子放棄了好前程。
我的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培養和教育兒子身上。
那時,我特別喜歡對身邊人說:“女人有再大的成就又能咋樣?孩子不行到老了還是操不完的心,培養個好孩子比啥都強。”
這話我不只是說給別人聽,也是說給自己聽。
我把兒子當成自己的未來,對他的一切,無不竭盡全力。
2
我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實實在在地行動著。
小學期間,他寫作業時,我會坐在旁邊監督,每道題、每個字都要最后確認。
哪怕有一個字沒寫好,我都會要求兒子擦掉重寫。
除了保質保量完成家庭作業,每一科我都給兒子報了補習班。
學校老師沒教的,兒子在補習班里都學完了。
我還每天檢查兒子的書包,每一張考試卷、每一頁聽寫紙都沒漏過。
有時,老師批改卷子忽略的小問題,我都讓兒子認真改過。
我的全身心陪伴和監督,換來了兒子的優異表現,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家長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3
為了全心全意照顧兒子,我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單位領導安排工作,我要照顧兒子,推掉;
家人、朋友、同學聚會,我要監管兒子學習,拒絕;
買化妝品和衣服的錢,不花,給兒子交補習費、資料費;
我的自我約束“律條”,不知不覺中轉化成對兒子的要求;
領導、朋友吐槽我:變胖了、變丑了、沒社交、沒自我……
身邊不斷有人規勸,不應該為了孩子完全放棄自我。
也有人說,對孩子的教育在于榜樣和引領,一味監督或許效果并不好。
丈夫也對我的教育方式多次提出反對意見。
在他看來,孩子應該找到適合他自己的成長方式,而不是一直由家長帶節奏,這樣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未來。
但是,我自動屏蔽了所有人的勸說,那時的我,只看到了兒子優異的學習成績。
4
在我的努力下,兒子的小學生活過得充實而風光。
那幾年,每每提及兒子,我都把別人眼里的艷羨,看成是對我的夸獎。
眼里、心里、生活里,全都是兒子。
剛上小學的那幾年,兒子回到家還挺喜歡和我聊同學聊老師,但因為怕耽誤他的學習時間,對于兒子的“閑聊”我經常表現得很不耐煩。
雖然我盡量掩飾,但細膩敏感的兒子還是察覺到了,后來就變得少言寡語了。
兒子上了初中以后,我們之間的關系變了,他開始有意無意地排斥我的管束。
除了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兒子幾乎不講學校里的事情、不再和我說心事。
有些時候,即使我想聊些學習以外的話題,來緩和我們之間的尷尬氣氛,兒子也不愿配合了。
兒子生活在他自己的小世界里,開始排斥我的介入。
5
面對越來越沉默、越來越陌生的兒子,我有些不知所措。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的一切,兒子都在努力地擺脫我的安排。
有時明明知道我的安排是對的,他也要和我對著干。
我的過多干預讓孩子變得焦躁,有時甚至表現得歇斯底里。
一次,我和兒子因為要不要上補習班的問題發生激烈爭吵,他竟對我說了臟話。
我無法接受,這么多年的付出竟換來兒子這樣的對待。
我向丈夫“告狀”,本以為一向好脾氣的丈夫會找兒子好好聊一聊,沒想到他竟對兒子一通暴打。
分不清他是真的無法忍受兒子,還是在表達對我的不滿。
兒子也一樣,即使被按在地上暴打,看向我的眼神仍滿是怨恨。
丈夫的這次痛打就像是催化劑,我和兒子之間的關系一下子降到了冰點。
兒子表現得中規中矩,學習也是兢兢業業,但越來越不愛說話,對我的態度冷淡到極致。
我們,已經不像母子了。
6
從初二開始,兒子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
表面上看,他一直在埋頭學習,成績卻遠不如從前。
我很著急。嚴重的焦慮導致失眠,長時間失眠不僅讓我精神抑郁,身體也越來越差。
我不肯放棄對兒子的管教,對他的學習仍嚴格要求。
為了讓他有更多時間學習,我從不讓兒子干任何家務活。
中考,兒子以一個優秀的成績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高中。
3年后,又考上了南方一所不錯的985院校。
兒子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我仿佛覺得,這一生的任務都完成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把自己和他在一起捆綁了很多年,我也累了。
如今,完成了一個媽媽該完成的任務,我想把他還給他、把自己還給自己了。
7
兒子上大學后,我認為,他會有美好的未來,我的余生也可以重新規劃了。
兒子上大學的那幾年,是我做媽媽之后最輕松的時光。
減肥、美容、買漂亮衣服,50歲的我,活出了20多歲年輕人的狀態。
我的未來規劃里,已經沒有兒子。
每個寒暑假,兒子都會從學校里帶回一大包臟衣服,交給我來洗。
我和兒子之間,一直延續著無話可說的狀態。
兒子拿到了985大學的畢業證,可是,竟然一連3年都沒有穩定的工作,不是在投簡歷,就是在計劃跳槽,連房租都交不起,一直是我和丈夫在資助他。
兒子每次都說,借我們的錢他會還上,但幾年過去了,沒見他還過一分錢,反而越借越多。
我以為,兒子的窘況只是暫時的。
可是,前幾天,兒子打來電話,說他更喜歡北方,決定要從南方回來。
我和丈夫都清楚地知道,兒子回到北方真正的原因,是他沒有辦法打拼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天地。
深夜難眠時,我在反思:是不是這份母愛太“窒息”,讓兒子成了“媽寶男”,在叛逆中沉入海底,忘了如何自己呼吸?
是不是我這樣的虎媽,把兒子帶上了一條沉淪的絕路?
現在后悔,還來得及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