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965年,世界各國的頂尖考古團隊忽然紛紛聚集到了在當時相對落后的厄瓜多爾叢林中,因為這一年在這座叢林里面發現了一個可以顛覆人類歷史的發現,那就是厄瓜多爾“黃金洞”。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這個洞穴是在距今12000多年前由人工開鑿出來的,洞里盤根錯節,深埋在地下數十層樓深的地方。
據了解,“黃金洞”只是別稱,當地人稱它為“塔烏斯山洞”。位于厄瓜多爾共和國利馬敦薩州的莫羅那圣地亞哥省,這是一個多山的地區。塔烏斯洞穴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洞穴棲息了一些夜行的鳥類,這些鳥類來自貓頭鷹家族稱為塔烏斯,他們分布在拉丁美洲的洞穴中。
1923年一名意大利籍神父卡洛克列斯比克羅奇在20世紀20年代知道了塔烏斯山洞的存在,他在1927年制作了一部關于舒阿爾原住民的紀錄片,他還為當地建起了學校。神父非常受當地人尊重,開始有土著人把一些物品送給神父作為禮物,神父出于好奇問那些原住民這些手工品從何處來,原住民告訴神父來自一個神秘的洞穴。
神父意識到這些手工藝品,可能有一定的年份,于是小心珍藏起來。在收集了大量文物之后,他把它們陳列在厄瓜多爾庫恩卡的卡洛克列斯比克羅奇私人博物館內。為了能夠弄清洞內文物的情況,神父把這個消息告知了當時的幾個世界強。希望他們可以派更專業的考古學家前來調查此事。
圍繞著塔烏斯山洞的奇幻故事之后,一系列的探險活動開始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由蘇格蘭冒險家斯坦霍爾在1976年組織的,其中包括前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考古學和研究領域的重要人物以及厄瓜多爾軍隊。考古隊員進入洞穴,首先就被其規模驚呆了,其中很多切割呈90度角的巨石排列著,這么多年下來仍然沒有裂縫,有的地方甚至連天花板都是石頭搭建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