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跨越千山萬水、來自彩云之南的感謝信。
患者是來自云南省臨滄市雙江自治縣的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先生。
(相關資料圖)
由于三年前一場神經系統的“怪病”,家屬帶著其輾轉求治于省內多家大醫院,得到的診斷都是“帕金森病”。然而按診療規范服藥后,癥狀與體征卻未有改善……
在得知雙江縣人民醫院有來自上海的醫生后,家屬帶著老先生再次求助,患者病情終于迎來轉機。
記者通過院方了解到,在罹患神經系統“怪病”之前,老先生不僅患有高血壓、腦梗、冠心病等慢性病,還因為心臟房室傳導阻滯而植入了起搏器。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程持續進展,各種退行性變化相繼出現,最讓人擔憂的便是雙手顫抖、小碎步行走、頻頻后仰跌倒、吞咽困難、認知功能減退等情況。
在罹患“怪病”后,家屬帶著患者輾轉云南省內多家醫院求治,然而,老人步態不穩、認知功能損害等癥狀日益加重。癥結究竟是什么?
當時,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張佩正在雙江縣人民醫院開展援滇工作,在接診該患者后,張佩深入分析病史,最終從老先生眼部癥狀和體征中發現了端倪——雙眼呈“垂直凝視麻痹”狀態。這并非帕金森病的表現,而是指向一種少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除了眼部癥狀,患者還出現了面具臉、行動遲緩、肌張力增高、認知功能障礙等表現。最終,結合頭顱磁共振等檢查,患者被確診為“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該病與帕金森病究竟有何區別?治療以及日常生活照料中有哪些注意事項?醫生張佩為家屬耐心細致地進行講解。由于診斷明確、治療對癥,老先生病情有所改善。
考慮到張佩即將完成援滇任務返滬,患者決定入住病房接受系統檢查與治療。無論援滇工作交接多忙,張佩都會抽時間來到患者床前詢問病情、評估并調整治療方案。
患者家屬在感謝信中寫道:“醫生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精熟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視病人如親人的優秀品質,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并從心理上拯救了病人。感謝上海十院源源不斷派出醫療隊,使我們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醫療水平……”
據悉,自2010年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派出首批援滇醫療隊起,截至目前,已有27批隊員接力奔赴彩云之南。
援滇過程中,十院醫療隊隊員在以精湛醫術和高尚醫德造福邊疆各族同胞的同時,還通過教學查房、手術演示、開設專家工作室、指導醫學科研、開展遠程醫療等方式做好醫療技術的“傳幫帶”,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