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五百強狂招AI主管,5年人數翻3倍,但沒人知道是干啥的!網友戲稱“會吹牛就行”
(資料圖片)
5年人數翻3倍,年薪百萬美元。
這是大企業當下最熱的新崗位,AI主管(Head of AI)。
從亞馬遜到Visa再到可口可樂,瘋狂招這個崗位的公司中不乏世界五百強。
盡管各行業都求賢若渴,但沒人知道他們具體是干什么的。
于是乎,網友開始猜測,一部分認為:
就是那種能做酷炫屁屁踢,來說明如何用AI賺錢的工作。
也有網友倒是很直接,認為設置這種崗位就是純純扯淡。
01 AI主管崛起,5年人數翻3倍
科技行業本身自帶“淘金屬性”,每次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帶動一批新職業。
“AI主管”這一職位幾年前基本不存在,但近兩年掛這個Title的人數在世界百強公司里極速增長。
領英(LinkedIn)數據顯示,過去5年擔任該職位的人數增長了3倍,這與科技行業招聘總體下降的趨勢恰恰相反。
現在,從科技公司到銀行、快消、醫藥,越來越多的世界五百強公司都想招AI主管。
到底有多火?谷歌輸入“Head of AI Linkedin”后,直接就甩出4000+相關崗位直招的搜索結果。
AI浪潮起,普通人琢磨著怎么用AI幫助工作,技術人員想方設法把自己重塑為AI專家。而這些AI主管,爭奪層面就主要集中在“領導層”。
目前,在全球財富2000強公司中,大約有1/4的AI主管都是副總裁或以上級別。
比如,可口可樂今年6月剛任命一位全球生成式AI主管,他的工作職責是利用AI技術開發創意平臺,提升消費者體驗。
當然,身居領導層的這些AI主管,薪水自然也不低。
比如領英的這個“化學信息學AI/ML負責人”在招崗位,年薪就在25w-30w美元(約人民幣200w)。
根據統計,現在招聘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廠,尤其銀行、科技和制造業,但未來許多中小機構/公司也會開始加入。
Gartner人工智能人才管理主管兼分析師彼得?克倫斯基(Peter Krensky)預計,未來一年世界2000強公司中,專門從事AI主管職務的人數,會從現在的25%上升至80%。
Krensky認為,人才招聘市場迎來了近十年最熱的時候,但同時表示,AI主管這個崗位也確實被過度炒作了。
德勤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執行董事比娜?阿馬納特(Beena Ammanath)則表示:
這不是短期的,將是一個長期化的崗位需求。
盡管這個角色很受歡迎,但對于“AI主管”具體做什么以及需要具備哪些資格,目前沒有統一標準。
02 什么人能干?
對于AI主管的職能,德勤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執行董事比娜?阿馬納特(Beena Ammanath)認為:
AI主管的職責取決于公司是哪行的。
通常情況下,科技公司的AI主管,主要致力于將AI技術融入自家產品中。非科技公司,主要就集中在考慮如何利用現有的AI技術來改進商業模式。
軟件公司Autodesk的研究部高級副總裁Mike Haley就表示,過去10年他一直在負責公司AI事務,除了在公司內部推動AI的使用,還致力于將AI應用于Autodesk的產品中。
職責取決于不同行業,但什么背景的人選適合?或者簡單點說什么人能干?也是目前的爭議點之一。
一些公司傾向于招聘經驗豐富的人工智能專家,認為他們已在這個領域工作多年,對技術有深刻的理解。
而另一些公司則更愿意考慮那些熟悉且面向消費者AI應用的人,認為他們能更好地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讓普通員工也能輕松使用AI。
據Gartner公司估計,目前大約80%的AI主管都具有技術背景,但也有一些例外。
康納·格雷南(Conor Grennan)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 business school)的院長,最近還兼任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負責人職務。
他認為,AI主管不一定擁有技術背景,相反語言表達和全局視野的創造力更為重要。
就像你打車會用Uber就行,不用非得知道App是咋運行的。
03 網友:會吹牛就行
AI主管很熱,對比公司渴望招人的態度,網友們則更多是嘲諷。
不少網友直接表示,這個崗位的工作就是會吹牛。
還有網友認為這個崗位本身就很荒謬,覺得又是“騙局”和“噱頭”,給人一種首席元宇宙官的感覺。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艾寧德亞?高斯(Anindya Ghose)則持不同意見。
他說,AI主管成為最熱門的工作只是時間問題,下一個酷炫的Title可能會是首席人工智能官(Chief AI Officer),或許已經有人掛這個Title了!
你怎么看AI主管(Head of AI)這個崗位呢?它值得這么火爆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