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暑假,在提振經濟和促進消費等各種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文化和旅游市場強勢復蘇,熱度不斷升級——
深夜“蹲守”小程序搶票,門票“秒光”;演唱會無論哪個價位,開票即售罄已成為常態;演出市場井噴,帶動舉辦地酒店住宿等消費拉升;親子游、研學游、畢業游帶來的出游人數爆發式增長……
優質資源緊俏形成“一票難求”的現象,說明當前文旅行業勢頭正旺,但同時也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官方渠道搶不到的票,卻可以在第三方平臺、個人也就是所謂的“黃牛”手里輕易獲得。原本充滿期待的行程、演出卻被“門票售罄”潑上一瓢冷水,不少遠道而來的游客為了不錯過“打卡”最具當地特色的文旅地標,再加之前期已經付出的機票、酒店成本,無奈之下還是會轉投“黃牛”,加價購票。在某社交平臺,甚至還有指導如何購買“黃牛”票的攻略。而“黃牛”也正是瞄準了這一普遍心理,愈發囂張。他們通過技術手段擠占票源,加價牟利,形成惡意壟斷。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黃牛”,票價也隨之水漲船高。黃牛的倒票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形成惡性循環。
文旅場館向公眾開放,意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而鉆空子的“黃牛”卻損害了惠民政策的落地。預約難、搶票難、被迫加價購票不僅影響了游客的體驗,也影響了對城市文旅服務的整體評價。
從拍車牌到搶門票,市場苦“黃牛”久矣。如何遏制“黃牛”,厘清行業亂象已經成為監管部門、平臺、消費者的共同責任。近期,文旅部、公安部門出手加大整治力度。7月25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提升暑期旅游景區開放管理水平的通知》,強調加大對“黃牛”、第三方平臺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完善旅游景區門票分銷系統,防止“黃牛”擠占票源。也已經有多家票務平臺正通過研發拓展技術手段,增加“黃牛”搶票的牟利成本,壓縮他們的操作空間。
倒票行為之所以能夠獲利,與非理性消費也有很大關系,這份“非理性”無形中助長了倒賣風氣。因此,景區、官方平臺需要通過有效宣傳,引導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票,自覺抵制“黃牛”,理性消費,避免被騙。
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出于對藏品、展品的安全和游客體驗的考量,都設置了最大承載量,一定程度上也與眼下快速增長的參觀需求有著出入。場館也需要完善預約購票方式,根據需求,在保證游客觀賞質量及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開放空間,延長開放時間、開設夜場、分時段預約、動態投放門票等。還可以通過布局云展廳、VR觀展等方式,在游客買不到票的時候,通過線上觀展來補足需求。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中秋+國慶長假很快又會帶來新一波文旅消費熱潮。行業迅速回暖,提升與發展相匹配的高質量服務勢在必行。破解“一票難求”背后或許也將迎來新機遇。完善預約、售票機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滿足。
(解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