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數字檢察公益訴訟工作跑出“加速度”(主題)
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是國家為促進殘疾人就業而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殘疾人就業和保障殘疾人生活。
2022年,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樂都區15家行政事業單位未按期足額繳納殘保金公益訴訟案件,督促追繳未繳納的殘保金58萬元。2023年3月,樂都區檢察院相繼走訪了區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統計局等9家單位調取相關數據,共同核查轄區企業殘保金繳納情況,通過建立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公益訴訟檢察監督模型,共排查出可能未向殘聯申報繳納殘保金的企業53家、應繳未繳殘保金的企業39家等8條異常數據。針對該問題,樂都區檢察院立案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件,督促追繳欠繳的殘保金54.6萬元,督促相關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168人。
在這一法律監督模型中,檢察機關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手段發現異常數據,針對用人單位不繳或少繳殘保金的問題,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相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履職,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追繳,避免了國有資產流失,保障了殘疾人合法權益。
今年以來,青海檢察機關深入貫徹數字檢察戰略,緊緊圍繞殘疾人權益保障、婦女權益保護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不斷優化數字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激發數字檢察效能。近日,青海省人民檢察院發布5件數字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樂都區檢察院督促追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行政公益訴訟案是其中之一。
西寧市城東區人民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轄區部分公共營業場所、食品經營類場所僅辦理了營業執照,未辦理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針對該問題,城東區檢察院依法調取9400余條轄區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食品經營許可證與營業主體數據,建立類案監督模型,經碰撞、比對后發現18條案件線索,立案公益訴訟案件3件,發出檢察建議2份。
城東區衛生健康局收到檢察建議后,立即對全區878家公共場所進行了全覆蓋排查,發出衛生監督意見書106份。此后,城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督促5990戶食品經營單位進行了整改。
檢察機關運用大數據開展比對、碰撞,針對公共衛生領域監管不到位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行政主管部門深入開展食品衛生領域專項活動,消除無證經營等安全隱患,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青海檢察機關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77件,發出檢察建議120份,督促追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人防易地建設費等國有資產380余萬元,全省數字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取得初步進展。(記者 徐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