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貝愛教育
(資料圖)
華為校招,偏愛什么院校?
大學對于大學生是一個身份升級,并不是全部參加到高考中的考生們,都會圓自己的大學夢,只有高考中順利上岸的學子們,才會順利圓夢大學,然后正式進入到大學階段的時光。
大學對于大學生是屬于新起點,大學生在大學里是不能搞錯重點的,還是需要把學習當成整個大學階段的重中之重。
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學習,大學畢業后就會容易后悔,因為大學生畢業后找工作是越來越難,大學生沒有什么優勢,是會面臨很大的畢業即失業的危機。
大學生畢業后肯定是奔著好工作去了,越大型的企業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就會越強,像華為的offer大學生不光是不會拒絕,還會全力以赴地去爭取。
華為2023校招院校的名單,分為3大梯隊,天大和武大都是第2梯隊
每到一年畢業季的時候,像華為這類名企都是通過校招的方式來招聘人才的,大學生想了解華為的校招門檻是怎么樣的。
通過華為2023校招院校的名單就可以直接了解,是分為3大梯隊,不同區域內院校的校招中,都是分為3大不同的梯隊。
在北京和天津的院校中,入選第1梯隊院校有5所,分別是清華、北大、北航、北京理工和北京交大。
入選第2梯隊院校有3所,分別是天大、南開和北京師大,第3梯隊有4所,分別是北京科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
上海、合肥兩地的院校中,入選第1梯隊院校有3所,分別是復旦、上海交大和中國科大,華東師大和同濟大學是第2梯隊,第3梯隊是2所院校,是合肥工業大學和上海大學。
杭州第1梯隊只有1所院校,就是浙大,第2梯隊院校沒有入選的,第3梯隊只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所,東北院校中入選第1梯隊和第3梯隊都是分別有3所院校。
大連理工是第2梯隊,西安和蘭州2地第1梯隊3所院校,蘭大是第2梯隊,西北大學和西安郵電學院是第3梯隊,南京和山東入選第1梯隊和第2梯隊都是分別有2所院校。
第3梯隊入選院校更多一些,南航、南京理工、南郵、河海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都是第3梯隊。
武漢和長沙入選第1梯隊的是華中大和國防科大2所最頂尖985名校,武大、湖大和中南大學都是第2梯隊,武漢理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華中師大是第3梯隊。
重慶和成都兩地只有電子科大入選第1梯隊,川大和重大是第2梯隊,西南交大和重郵是第3梯隊。
華南理工是第1梯隊,廈大和中山大學是第2梯隊,天大和武大都是第2梯隊,說明校招門檻是比較高的。
華為給正式錄用畢業生薪資偏高,年薪20萬起
華為給正式錄用的畢業生薪資偏高,年薪是20萬起的程度,這可是比很多行業的薪資標準都要更高的,給畢業生起步的年薪就是13級,這一級別的薪資是20萬—25萬的標準。
這是無股票的狀態,14級畢業生的年薪是30萬—33萬,畢業生的薪資能提到15級以后,那就不一樣了,畢業生除了年薪,還會有股票分紅的獎金。
15級畢業生的年薪是33萬—35萬,但這是逐步兌現的,并不是一次性就會發完的,畢業生的薪資升到16級,就會看到明顯的不同了,15級畢業生的年薪直接就是50萬起步了。
可以說是提高到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臺階,但畢業生年薪的升級是有難度的事情,其流傳著“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這樣的話。
畢業生的薪資能升到19級,就相當于是管理層了,年薪都是150萬起步了,就更高了。
大學生專業對口,才能容易進入
大學生什么專業畢業比較容易進入華為,從其主要招收的專業占比情況是可以直接了解的,其中電子信息類專業是屬于崗位占比最高的。
電子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專業都是屬于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也是比較容易進入,崗位占比是41%,大多都是和計算機有關的崗位。
數學類專業也是對口的,有20%崗位是和數學有關的,自動化類專業、機械類專業、材料類專業和統計學類專業等也都是對口的,在崗位中也會有不限專業的,占比16%。
筆者結語:
大學生是畢業于什么院校,在就業期間是重要的,畢業院校可是一個重要的敲門磚。
更關鍵的是像名企愛去校招的院校,肯定都是大家熟知的名牌大學,只有對口專業比較強雙非院校才會去。
今日互動:
你覺得華為校招門檻高嗎?
(以上圖片來源網絡,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