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魚峰區,人們就會想到,有可以登高望遠的馬鞍山,有城市“綠肺”龍潭公園、立魚峰景區。然而,這里老舊小區也多,人員流動大,治安狀況復雜。近年來,魚峰區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通過“1+3”多元推進訴源治理、“三位一體”疏導化解矛盾、“三措施五方法”調停房產糾紛,為轄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1+3”推進訴源治理
(相關資料圖)
深化平安法治建設,全面推進基層治理創新。魚峰區出臺《構建“1+3”多元解紛模式加快推進訴源治理創新項目實施方案》,部署推進自治區創新項目“魚峰‘1+3’多元解紛模式,加快推進訴源治理”試點工作,建設1個縣區級一站式集成、全鏈條共治區域糾紛調處樞紐平臺,構建糾紛預防屏障、糾紛聯調屏障、訴前調解屏障多元解紛“3道屏障”,確保矛盾糾紛在基層和源頭得到化解。
今年5月,龍泉山社區多次聯合街道、市場監管局、衛健局、派出所等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協調解決一起私人開辦居家養老院引發居民投訴的問題,11名老人被成功分流,事情得到妥善解決。
魚峰區還成功化解柳州某房開公司與業主楊某由300元有線電視安裝費“小矛盾”引起退還100多萬元購房款“大糾紛”;調結沈某等86名購房者與柳州某置地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系列案,維護業主正當權益。
今年1月至7月,魚峰區各級調委會和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5104次,調處矛盾糾紛1306件,同比提升17%,對已調結糾紛100%回訪,無一件進入訴訟程序。魚峰區人民法院新收案件8800件,同比下降9.96%。
魚峰區訴源治理經驗得到中國法學會、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調研組充分肯定。
“三位一體”解糾紛促和諧
魚峰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運用“一個平臺、一支隊伍、一套機制”“三位一體”心理疏導法,破解心理問題發現難、心理疏導力量弱、服務認知度不高等難題,暢通群眾矛盾糾紛心理疏導通道,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
建設“一個平臺”,提供一站式疏導服務。統籌各方資源,推動建設覆蓋村(社區)、中小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的心理咨詢平臺,建成村(社區)心理咨詢室70個,社區矯正中心、心理矯正室、中小學校心理輔導室32個,高效解開群眾心結,緩解情緒壓力,促進社會和諧。
建強“一支隊伍”,推動矛盾糾紛專業疏導。通過政府指導、市場化運作模式,整合轄區心理咨詢師人才、各級人民調解力量、志愿者隊伍,建立專業人才庫,為通過心理疏導方式化解矛盾糾紛提供人才保障。
2022年3月,魚峰區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一起未成年人被猥褻案。檢察干警了解到嫌疑人張某拒不認罪,而被害人及在場多名證人均為未成年人。公安機關詢問前,魚峰區檢察院為多名未成年人申請心理救助服務。通過專業疏導,被害人、證人卸下心防,如實說出案情。檢察院成功辦理案件,被告人被定罪處罰。
魚峰區還組建“巧手裁縫隊”、“桂姐姐”維權服務隊,成立惜緣婚姻家庭輔導室、諧師傅個人調解工作室等95個基層專業社會人民調解隊伍和組織,利用自創心理法、借力感化法等心理疏導方法,精準排查化解涉婚姻家庭等各類矛盾糾紛。
中學生文某沉迷網絡,與父母產生矛盾。魚峰區聯合廣西腦科醫院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通過2個月心理治療,文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理解父母的苦心,積極上學,如期參加高考圓了大學夢。
建立“一套機制”,確保心理疏導有章法。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建立層級負責、訴調對接配套機制。搭建基層矛盾心理疏導化解工作格局,城區推行“三官一律+相關部門骨干”一專班模式、鎮(街道)開啟“執委+社工+心理咨詢師”一支隊模式、村(社區)實行“執委+網格員+律師+調解員”一組合模式,針對特殊人群開展心理疏導,實行一事一人一策,實現心理疏導解決問題多元化。
“三措施五方法”調解房產糾紛
近年來,一些房地產企業出現未能按期交房、未能及時支付工程款等情況,引發廣泛關注,引起群體性維權事件。對此,魚峰區以“專項排查治理、專人對接跟蹤、及時處置專項解決”三措施,“規范處置、暢通渠道、統一口徑、及時通報、有序化解”五方法,對房地產領域矛盾糾紛聯動化解,妥善處置轄區樓盤延期交房問題和項目復工等問題,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
專項排查治理摸清底數。魚峰區深入排查轄區房地產領域涉穩問題,梳理在建和已交付項目,對接街道、社區、房開公司、物業公司收集線索,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隱患。
專人對接跟蹤壓實責任。魚峰區根據排查出來的問題,實行“一樓一策一專班”工作法,采用領導包案等方式推動化解樓盤相關問題。
及時處置專項解決。相關職能部門和街道相互配合,互通有無,落實各方責任,專項研究問題化解方法。
規范處置。制定《項目涉穩問題工作方案》,按照方案積極應對業主聚集維權及農民工討薪事件,多次與業主代表溝通,做好解釋安撫穩控工作。
暢通渠道。明確住建局分管領導為專項對接負責人,加強與業主及工人對接,及時收集整理業主訴求,積極回復信息;必要時召開協調會,加強溝通聯系。
統一口徑。由相對固定人員發布信息,避免道聽途說造成業主及農民工恐慌,對矛盾糾紛化解起到助推作用。
及時通報。讓業主、農民工及時掌握辦理情況,無法辦理也及時回復進展;建立項目業主代表群,定期向業主反饋復工進度,解答業主疑惑,對接子女就讀問題,化解業主不安情緒。
有序化解。將業主對合同交付預期值回歸到理性水平,推動農民工工資支付,推動問題圓滿解決。經努力,有效推動轄區多個問題樓盤實現復工、交房,為農民工討薪55.16萬元,解決27名業主子女就讀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