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在南寧舉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五個更大’重要要求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九場),介紹欽州市“加速構建臨港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欽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資料圖】
新聞發布會現場。
近年來,欽州搶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自貿試驗區開放發展等重大發展機遇,向海聚產業、建通道、拓開放,加速構建臨港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向海經濟,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917億元,增長8.2%;向海經濟產值1621億元,實現6年翻一番,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4.5%。
向海圖強“聚產業”
加快構建現代化臨港產業集群
欽州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引進一批百億元工業項目,構建以石化、新能源電池材料、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加工等4個支柱產業為主導的“4+N”現代化臨港產業集群。其中,石化產業以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恒逸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項目、桐昆綠色化工基地等為龍頭,構建“油、煤、氣、鹽”多元化石化產業體系,2022年欽州石化產業園工業產值達938億元、增長49%,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化工園區;欽州港片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廣西第4個千億元園區。
燈火通明的欽州石化產業園。記者 周軍 攝
向海圖強“建通道”
加快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樞紐
該市持續提能級、暢通道、優服務,推動欽州港向國際化港口邁進、向通道樞紐升級。“十四五”以來,建成大欖坪南7—10號自動化集裝箱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及航道、15萬噸級集裝箱航道等標志性工程,通航能力提升至30萬噸級。2022年,欽州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41萬標箱,在全球集裝箱港口排名提升至第35位,進入全國沿海港口前10強。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陸運河船閘樞紐和出海口均在欽州,將極大提升欽州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欽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 圖片來源: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
向海圖強“拓開放”
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
欽州用足用好中馬“兩國雙園”、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級平臺政策,加快發展貿易港。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引進一批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東盟傳統優勢產業項目,構建全國首個燕窩跨境全產業鏈。依托港口設立運營北部灣(廣西)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拓展棕櫚油、再生鋁等跨境供應鏈,獲國家認定為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22年進口原油突破300億元,口岸進出口總值突破1700億元;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經欽州進出口總值突破1000億元,實現翻番。今年上半年,油品、化工品、錳礦等大宗商品批發貿易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增長36.3%。
航拍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電子信息產業園。梁云廣 攝
欽州市市長王雄昌表示,欽州將繼續以“港口通道”為關鍵支撐,以“產業項目”為關鍵抓手,以“開放創新”為關鍵動能,積極搶抓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全力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欽州片區,做大做強做優向海經濟,為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貢獻欽州力量。
發布會答記者問(摘選)
問:欽州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三條主通道的交匯點,國家賦予欽州建設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門戶港、向海經濟集聚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示范區的使命任務,請問在推動中國—東盟產業合作方面,欽州市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計劃?
答:近幾年,欽州市搶抓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RCEP生效實施等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道優勢、港口優勢和政策優勢,加快構建以石化、新能源電池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為主導的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構建壯大現代臨港產業集群。在中國—東盟產業合作的推動下,欽州市基本形成了石化、新能源電池材料、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加工等產業協同發展格局,構建起全國少有的“油、煤、氣、鹽”多元化石化產業體系,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能源化工園區。隨著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三期、恒逸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桐昆綠色化工基地、格派電池材料等投資超百億元產業項目的推進,產能釋放后,臨港工業產值有望突破3000億元。
二是創新建立產業聯動發展“雙基地”。目前,華誼、恒逸、桐昆、中偉、格派、金桂、中糧、雅保等重點企業在欽州設立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造紙等生產制造基地,并與東盟等境外地區搭建產業鏈條,實現了欽州、東盟國家“雙基地”運營模式,切實增強了欽州市和東盟各國產業鏈的互相支撐。比如恒逸欽州己內酰胺項目和恒逸文萊一體化項目、桐昆欽州PTA項目和桐昆印尼一體化項目;中偉欽州基地項目和中偉印尼鎳冶煉加工項目等均互為上下游關聯項目。另外,欽州市依托中馬“兩國雙園”、保稅加工貿易等政策優勢,在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構建了全國首條燕窩跨境產業鏈。糧油、水果、棕櫚油等東盟特色農產品集散交易中心也正在加快構建,這個月底前,中國東盟(欽州)水果交易中心將正式掛牌和上線運行。
三是外向型優勢產業合作不斷深化。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根據東盟等國外市場需求,發揮欽州面向東盟開放的區位、港口優勢,聚焦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兩個方向,在欽州建設外向型的生產制造基地。目前,已經引進了遠景、中船、錦峰等海洋裝備方面的行業龍頭企業,成功開拓了東盟部分國家的風電市場。新能源汽車則重點專注建設商用車KD件出口基地,支持企業打開東盟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通過內外聯動逐步集聚產業鏈條。
下一步,欽州將以推進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欽州片區建設為抓手,深化與東盟的產業合作,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動承接東部地區和國際產業鏈轉移,加快發展石化、化纖紡織、電子信息、海洋裝備制造、新能源電池材料及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集群,力爭把欽州打造成為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前沿陣地。
問:金融支持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請介紹一下在加速構建臨港產業集群,做好金融服務方面,欽州都有哪些具體有效的舉措?
答:今年以來,欽州市用好用足用活財政金融政策,以“五個金融”服務持續加大對臨港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持力度。
一是創新“跨境金融”服務。繼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批復同意廣西復制推廣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政策后,創新試點已實現三次復制推廣:跨境人民幣雙向流動便利化政策的境內范圍從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拓展至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域,境內信貸資產跨境轉讓和境外項目貸款政策的境外范圍從馬來西亞拓展至東盟十國。并通過落地廣西首筆“QFLP+跨境人民幣”業務、首批試點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等創新實踐,不斷豐富創新業務場景。2021年、2022年,欽州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2023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量59.4億元、增長41%。
二是深化“普惠金融”服務。推行“政務+金融”模式,在廣西率先推動升級“欽州市金融服務綜合窗口”,涵蓋銀行、保險、擔保等各類金融業務,提升普惠金融服務廣度,同時積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投放。截至2023年6月末,欽州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5.6億元,同比增長20.9%;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3.72%,同比下降23個基點。其中,欽州市創業擔保貸款余額1.39億元,同比增長49.3%。截至2023年7月末,“桂惠貸”累計惠及全市6700多戶市場主體,共投放金額114.5億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08%,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8億元。
三是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積極推動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設立科技金融服務中心2個、科技支行3家,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市場主體,增加信用貸、首貸投放力度。截至2023年6月末,科創貸款余額136.7億元,同比增長38.4%,其中“桂惠貸-科創貸”累計為58家科創企業提供融資14.6億元,平均利率2.34%,降低融資成本3927萬元。
四是拓展“綠色金融”服務。推動金融支持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政策落實,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截至2023年6月末,綠色貸款余額216.39億元,增長66.6%。引導融資擔保機構支持“專精特新”“雙百雙新”企業6戶,擔保金額5358萬元。
五是推廣“數字金融”服務。充分利用“桂惠通”融資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體化、一鍵通的綜合金融服務。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共有1.56萬家企業注冊為平臺用戶,累計發放貸款金額448億元。依托廣西統一征信融資服務平臺和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實現“信用—信貸”精準轉化。今年上半年,通過廣西統一征信融資服務平臺服務企業融資金額207.8億元,增長423.4%,惠及655家企業;通過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達成融資39筆,金額19.5億元,增長133.2%。
問:欽州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在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效?
答:廣西把唯一臨海的自貿試驗區設在了欽州港,其重要性可略窺一斑。近年來,欽州市依托自貿試驗區的特殊改革創新政策,聚焦設施聯通、提效降費等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的痛點問題,圍繞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在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強基建,陸海新通道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加快完善港航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欽州港已建成生產性碼頭泊位88個。其中,30萬噸級油碼頭泊位1個、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2個、1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6個,以及一批油氣、煤炭、化工品碼頭。荷蘭孚寶等國際頂尖專業碼頭運營商已經進駐,實現對外開放驗收碼頭41個。全國首個海鐵聯運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已建成投入運營,港口通行能力從10萬噸級提升到油輪30萬噸級、集裝箱船20萬噸級靠泊。共開通集裝箱航線70條,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的338個港口。2022年,欽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74億噸、增長3.9%,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41萬標箱、增長16.9%。2023年上半年,欽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9176.6萬噸、增長10.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79.3萬標箱、增長16.1%,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二是優服務,陸海新通道效能顯著提高。欽州市持續深化集裝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集成改革,深入開展“降費優服提效”行動。2022年,欽州港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3.98小時、1.67小時,通關時間對比2017年壓縮幅度超過90%;2023年1—6月,欽州港口岸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對比2017年整體壓縮幅度超過96%,居于全國海港口岸前列。目前,在欽州轉運集結的海鐵聯運班列已覆蓋西南中南華北地區17個省份63個城市、121個站點,可以快速通達內陸主要物流站點。2022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達到8820列、增長44%。2023年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行4510列、增長9%。從2017年首趟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開通以來,通過海鐵聯運到發欽州港的集裝箱增長超過了50倍。
三是促合作,陸海新通道輻射能力顯著增強。以“飛地經濟”模式與通道沿線城市合作共建臨港產業園,與四川共建的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項目一期已經建成,正在與重慶市洽談共建渝桂產業園。同時,進一步加快中馬“兩國雙園”升級版建設,積極推進已落戶欽州港片區的恒逸高端綠色化工化纖一體化、桐昆綠色化工基地、中偉新材料等項目在東盟國家布局產業項目,加快構建跨境產業鏈。
下一步,欽州港片區將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口岸功能提升,加強信息互聯互通,推進區域合作交流,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擴圍增面,強化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欽州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門戶港的地位和作用,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