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狀元,乃江蘇常熟人氏孫承恩。
【資料圖】
孫承恩同學出身于一個官宦家庭,應該算是個官二代。他的爺爺孫森,當過副市長級的干部(高州府同知)。兩個伯父孫朝肅、孫朝讓,都做過省級高干(廣東、江西布政使),家世夠顯赫。不過這都是大明王朝的事情了。大清坐了江山之后,他家就有些敗落了。但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家的底子畢竟擺在那里,條件差不到哪里去。
因為有著比較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孫承恩同學在家閑呆著的時候,便以文才名傳四方了。他尤其擅長書法,一手“歐體”字寫得很漂亮。而時任最高領導順治,恰好超喜歡“歐體”字。據說這一點,在孫承恩殿試奪魁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孫承恩曾報名參加了上一屆會試,但是只中了個副榜,也就是預備錄取名單的意思。回家之后,他有些失望,打算就此收手不干,等有機會政府隨便安排自己個工作算了。在他一位知心朋友的極力勸說督促之下,孫承恩才鼓起勇氣參加了本屆會試,不想就此一舉成名。啥叫真正的朋友?孫承恩的朋友就是真正的朋友。這件事情也說明,做事無論遇到啥挫折,都不要輕言放棄,行百里而半九十。
據有關史料記載,孫承恩有一說一,是個極為誠實之人。他被確定為狀元人選之后,順治皇帝聽說他是常熟人,猛然想起有個發配邊疆勞動改造的罪犯孫旸,好像也是常熟人。因而,就懷疑他們是一家子。于是,就派學士王熙到孫承恩住的旅館去打聽虛實。
孫承恩坦率地向王熙承認,這個孫旸就是自己的親弟弟。王熙跟孫承恩是舊交,就暗示他說,“上天入地可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啊,我回去怎么向領導匯報啊?”孫承恩沉默了一陣子,然后回答說,“生死禍福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我既不能欺騙領導,也不能不認兄弟,你就如實匯報吧!”王熙騎上馬要走的時候,又問孫承恩,“你不后悔嗎?”孫承恩堅定地說,“死也不悔。”順治聽了匯報之后,覺得孫承恩是個老實人,就沒有影響對他的使用。
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孫承恩的誠實,也能說明他處理問題的聰明。大清王朝那些負責干部政審考察工作的官員,也不都是吃干飯的。一旦讓他們查出有所隱瞞來,辦他個欺騙組織尤其是欺騙最高領導的罪名,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更何況官場險惡,誰又知道這不是順治授意王熙故意設套試探呢?比方說,在孫承恩中狀元的一年前,就發生了兩起震驚全國的科場舞弊大案,即順治十四年順天、江南鄉試舞弊案。在這兩起案子當中,順治皇帝下令殺了順天鄉試的兩個同考官,而江南鄉試的二十名主考官、同考官全部被殺,一大批人被發配邊疆勞動改造,處理手段夠狠。在皇帝提拔或者殺頭的利誘脅迫之下,又有多少友情,甚至是親情不可以被出賣啊。所以說,除非萬不得已,還是不要輕易跟最高領導耍花槍。
對這位有才又誠實的新科狀元,順治皇帝還是比較欣賞的。孫承恩進入中央政府機關上班不到一年,就有幸跟隨皇帝大人去了一個叫做南海子的地方,考察巡視兼旅游度假。有一天,順治一高興,還把自己的皇家御馬賞給孫承恩騎著玩。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沒想到那馬認生,見騎上來的不是自己的主子,就驚得撒開蹄子亂跑亂竄開來。孫承恩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哪見過這陣式。連驚帶嚇的,身體就出了毛病。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個庸醫又給他胡亂下了一通補藥,沒幾天就把個新科狀元活活給治死了。此時,中央政府秘書班子處級秘書(翰林院修撰)孫承恩同志,年僅四十歲。這位孫狀元,差不多也因此創下了大清任職時間最短狀元的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山東大文豪王士禎(原名士禛),也就是王漁洋先生,是孫承恩的同級進士同學,位列本科二甲三十六名。
壹點號谷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