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秋季)8月20日落下帷幕。
廣州琶洲,海外買家在本屆跨交會現場咨詢產品詳情。
(相關資料圖)
8月20日,為期三天2023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秋季)在廣州落下帷幕。20日晚,南都·灣財社記者從主辦方獲悉,據統計,本屆跨交會共有3萬余人次的專業采購商到場,分別來自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安徽、廣西、河北、湖北、吉林、江西、重慶等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俄羅斯、印度、馬來西亞、秘魯、厄瓜多爾等10個國家。
作為疫情后首度恢復線下展覽的跨境電商行業盛會,本屆展會云集了近800家企業,覆蓋跨境電商交易的全生態鏈。有賣家直言,參加展會一是尋覓商機,二是探探市場趨勢。在歐美外貿出口疲軟環境下,國際國內跨境電商都在尋找新“出路”,其中就包括東盟、巴西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同時,SHEIN(希音)、Tik Tok Shop、蝦皮等跨境電商平臺也集中推廣“全托管”模式,致力于吸納更多中小賣家,并借助數字經濟,開啟AI物流客服和24小時AI直播,多渠道搶抓商機。
圍繞當前跨境出海新市場、新方式、新技術等焦點問題,南都·灣財社記者進行了多方采訪。
新市場
跨境電商對外貿拉升勢能持續增加
中國外貿的十足韌勁與持續攀升的新動能,吸引著世界目光。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占比外貿出口19.9%,比例持續擴大,新業態對中國外貿拉升勢能持續增加。
作為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在帶動民營中小企業增長顯示日益強勁的新動能。
8月17日,在跨交會布展期間,廈門一家主營戶外用具的源頭廠家負責人楊先生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其工廠主要做歐美定制商單,去年銷售額過億。楊先生坦稱,受市場及國際環境影響,目前源頭工廠處于“洗牌”階段。其公司因為做戶外業務有20年,積累了一定客源,暫時穩定,在跨境電商平臺方面,目前入駐了亞馬遜平臺,這次來跨交會是想找找新思路。
和傳統外貿企業相似,主營荔枝出口的廣東中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過去也主要通過傳統外貿路徑出口。該司總經理連國榮表示,這次來跨交會希望鏈接跨境電商平臺,尋找農特產品出口的新渠道。鏈接了廣州白云部分皮具、美妝商家的廣東粵貿全球科技有限公司,其市場部負責人坦言,目前正在幫助本土自營的皮具產品、美妝護膚用品通過蝦皮、亞馬遜、Tik Tok Shop等平臺將產品推廣到海外。
中東和拉美尤其受到中國賣家青睞
疫情前期,中國跨境電商的爆發式增長也讓世界再次看到中國供應鏈的紅利。經歷疫情前期的爆發式增長到后期的去庫存階段,2023年全球零售電商預期增長9.6%,業內認為今年有望開啟全球零售電商穩定增長的新周期。
阿里巴巴國際站南粵大區總經理邱宗冰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我們從平臺數據看到,今年買家需求增長了30%,其中90%的行業呈現出來是快速增長的趨勢,91%的國家也在快速增長,整個跨境電商的趨勢在持續向好。”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邱勝分析,預計到2027年,中國以外全球零售電商總量將達到全年4萬億美元的規模,為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增長機遇。拓展藍海市場是方向之一,《2023亞馬遜全球開店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白皮書》顯示,今年中東和拉美尤其受到中國賣家青睞。
跨境電商B2B綜合服務平臺、環球資源銷售總經理楊軍表示,受美國加息、歐洲戰爭影響,歐美市場疲軟在數據上有印證,今年1月到7月,全球外貿數據中,美國呈下滑趨勢,但東盟等新興市場在增長。他建議跨境賣家關注藍海市場,比如RCEP地區、南美洲巴西等,后者市場已可以直接通過人民幣結匯。
“我們在不遺余力投入新興市場,到巴西、印尼、越南舉辦線下展會,跟線下買家互動,同時舉辦線上配對服務。幫助跨境賣家在傳統歐美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多條腿走路’”。
新趨勢
全托管模式助力產品“一鍵出海”
瞄準產業帶出海的新趨勢,搶抓中國供應鏈出海紅利,各跨境電商平臺紛紛拋出橄欖枝,其一,便是全托管模式。在本屆跨交會現場,SHEIN、TIKTOK SHOP、TEMU、蝦皮、新蛋中國等跨境電商平臺展位,都在不遺余力推廣“全托管”模式。現場招商人員介紹,全托管模式下,只需要把貨發送到平臺指定倉庫,就可以享受“一鍵出海”的便捷化服務。
以SHEIN為例,作為估值一度破千億美元的本土跨境電商巨頭,自今年5月啟動平臺模式后再度參展跨交會,全托管模式成為參展重點。在跨交會現場,SHEIN開啟全天全托管模式對接洽談,品類招募重點集中在鞋類箱包、服飾配飾、家居百貨、美妝個護、電子產品、汽車裝飾、運動戶外、母嬰用品、寵物用品等。
8月19日,SHEIN招商人員向南都·灣財社記者介紹,商家入駐該平臺有兩種模式可選,一是賣家自主選品、定價銷售的自主運營模式,另一種是海外代運營也即全托管模式。工作人員表示,自主運營模式要求賣家有北美市場經驗、要求營業額達標,并且貨物存儲在美國。相較之下托管模式對中小賣家更友好,目前限時免費入駐,也不需要倉儲費。
“對于沒有海外第三方平臺銷售及運營經驗的中小賣家,全托管模式可以讓這些賣家更專注在自身擅長的產品環節”,SHEIN賣家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
橫跨設計生產、平臺運營、報關清關、海外倉儲、物流配送以及滿足當地合法合規運營等,跨境電商的長鏈路對于商家的綜合能力提出高要求和新挑戰。而仍在出海初階的產業帶商家,對于出海的中后端鏈路并不熟悉。想要快速開拓海外多元銷售渠道、搭上出海的快班車,牽手跨境電商平臺們的“新手友好”模式,是不錯的選擇。
“全托管模式我們一般稱它為‘懶人跨境’服務,除了生產外,后面的環節不用管。傳統的外貿企業,每年去參展拿幾個穩定大訂單的工廠適合做全托管,再如囤積貨品、積壓賣不出去的也可以嘗試全托管。”廣東粵貿全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SHEIN 5年投資5億加碼供應商賦能與創新
不過,即便全托管模式號稱“懶人模式”,在TEMU的招商展位,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一些初步入駐平臺或有意向的賣家,對進駐后的操作仍“一頭霧水”,詢問產品上架操作細則。現場TEMU的買手直言,一位買手需要對接幾百位商家,“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前期需要商家自行通過教學視頻自學,“先看視頻,有不懂的再來問買手。”
此外,在全托管模式下,商品的定價權通常由平臺決定。廣東粵貿全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隨著資本進入跨境電商賽道,各跨境電商平臺都在推全托管模式,在供應鏈端,他接觸的源頭廠家則更多在觀望。“目前我們的客群中有想嘗試的,但多數還是持觀望狀態。因為全托管的模式利潤很低,對源頭廠家沖擊不小。此外它對上新率、資金都有要求。”有跨境物流企業人士也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在物流端,全托管對參與企業的資金承受度要求很高。“打比方,為了獲取客戶的3000萬物流費,企業就要承擔6000萬甚至7000萬的代墊款,等于提高了門檻”。
在全托管模式外,如何為供應鏈商家深度賦能?SHEIN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一,在SHEIN自營的服裝品類,繼續帶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值,5年投資5億加碼供應商賦能與創新,比如數字化工廠、供應鏈精益管理。其二,平臺模式下對不同階段的商家,推出自主運營和全托管兩種運營合作方式,最終目標是助力中國品牌打造全球品牌。為此,SHEIN也推出了“希有引力”百萬賣家計劃,未來三年幫助中國在內的全球10000個商家,年銷售額突破百萬美元、幫助10萬個中小商家年銷售額達到10萬美元。
新技術
數字化“出海”,AI助力跨境電商幾何?
數字化、規范化是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AI技術也是本屆跨交會現場熱議話題。通過新技術幫賣家獲客,以數字化“出海”來降本增效,是眼下不少國內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力方向之一。
“AI技術對很多行業產生顛覆性變革,它也是每個跨境電商平臺都會關注的點。”環球資源銷售總經理楊軍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外貿業態要與時俱進接受新的技術,跟不上節奏就很難在市場上立足。
作為阿里巴巴國際站南粵大區負責人,邱宗冰表示,公司正針對AI持續優化相關技術,將從買家的入口到買家的轉化、整個買家全鏈路上進行升級。他指出,具體會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是全鏈路產品,第二個是核心的營銷場景,第三個是服務與扶持政策。
“AI技術本身是公開語言,核心是應用端上哪些企業能用得更好,幫助賣家和平臺去做好跨境業務。比如24小時在線的物流AI客服、全天候的AI直播機器人是應用場景之一。再比如我們對過去幾年買家端和供應商的需求調查,升級平臺功能,進行數字化推薦。再比如云逛展,都是靠數字技術鏈接買賣雙方需求。”楊軍說道。
不過,楊軍同時認為,AI技術到底還是輔助功能,“關鍵還是產品的渠道運營、平臺內容。”
關注
搭船跨境電商,廣貨如何更好出海?
拼生產,也拼供應鏈管理與產品創新
隨著SHEIN、TEMU、TIKTOK、亞馬遜等平臺都給中國供應鏈賣家開出綠燈,中國商戶有了更多元的選擇,但這也意味著在平臺競爭加劇、信息差逐步縮小的新情況下,同質化程度高的產業帶賣家需要拼供應鏈管理、拼產品創新創意、拼品牌力。
瞄準中國供應鏈紅利,各大出海平臺也紛紛拋出橄欖枝。消費電子看深圳、皮具箱包看廣州、玩具看潮汕、佛山還有成熟的燈具市場,光是粵港澳大灣區就集中著國內眾多的優勢產業帶。而產業帶資源,既是中國優質供應鏈的名片,也是中國制造的基本盤。
楊軍表示,目前,廣州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持續向好,本地政府對跨境商家非常重視,設立了不少跨境電商試驗田、園區、物流站,并孵化跨境電商大賣家,“這里跨境電商的發展土壤非常棒。”
廣東省集聚優勢產業帶,廣州花都是國內知名的皮具之城。連帶廣州番禺以及周邊深圳市形成產業帶,皮具箱包產業鏈完整,其原輔材料市場規模非常大。
搭船跨境電商,廣貨如何更好出海?在獅嶺、番禺均有工廠,商家程宇早在2018年就從傳統外貿開拓跨境電商生意,“從最初的跟爆款上新就能分杯羹,到現在同質競爭激烈,光靠生產搶速度、搶利潤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而且跨境平臺的流量規則也在變得嚴格,想要單純靠跟款賣爆賺錢的模式難度不斷加大。”怎么辦?程宇坦言還是得從源頭上提質升級。
第一,產品創新上需要不斷強調設計感,而且需要更好分析在地市場消費者的時尚需求。這對于終端銷售數據的利用與分析就尤為重要,也會看重跨境電商平臺能否在數字化上賦能。第二,供應鏈效率的提高。產線的鋪排優化、與上游原輔料的銜接,智能設備的運用,這些都是可以優化的空間,“做實業最怕庫存積壓,供應鏈的提效細化至方方面面,拼供應鏈管理的精細化也是后期突圍的關鍵”。
業界聲音
當下是出海的最好時機 共同把蛋糕做大
楊軍認為,蝦皮、新蛋等區域化跨境電商平臺,跟老牌跨境電商平臺是共存的關系,雙方之間也會有互動,未來不排除會有更深入的合作。
“中國的跨境電商發展其實需要各類型、內容和形式以及區域性的公司,共同發展。所有的平臺都會助力中國跨境電商的發展,未來的競爭可能會更激烈,也更加考驗每一個平臺運營戰略、內容深度、品牌建設、資金實力和運營模式。”
對于SHEIN、TEMU等眾多跨境電商平臺的崛起,邱宗冰認為是大勢所趨,他表示,海外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依舊在性價比,“現在國內的競爭相當激烈,但海外需求在爆發式增長。這是因為過往的基礎設施并不夠,現在電商運營發展起來后,海外物流、基金得以流動。所以當下是出海的最好時機,所有平臺一起出海,對整個跨境電商起到很好的助力,共同把蛋糕做大,海外買家的量也會越來越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