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海南“生態綠心”海南白沙縣公安機關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子
□ 本報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作為海南“生態綠心”,白沙黎族自治縣不僅有美麗的生態環境,還有良好的社會治理風氣。如今,“平安白沙”“法治白沙”已成為新時代白沙縣新名片。
(資料圖片)
“守住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底線,打造宜居宜業平安白沙,是公安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近日,白沙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郭玉斌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白沙縣公安機關以創建全省最安全地區為目標,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實現白沙“三區一地一園”發展目標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黨建引領鑄警魂
“為確保公安隊伍更好依法履行使命任務,我們始終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工作與公安業務深度融合,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基層公安鐵軍。”郭玉斌說。
自2022年3月25日起,白沙縣公安局黨委啟動局黨委成員“基層一日”活動,要求每位黨委成員以問題為導向,帶著任務下基層,每月至少一次到基層一線單位當一天民警,了解基層一線單位的真實情況。
白沙縣公安局組織的黨委成員“基層一日”活動,既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又為公安改革提供參考依據。目前,已制定措施解決問題20余個,開展民警“破案能手競賽”活動,每名局領導每一季度參與辦理一起刑事案件并納入排名。形成機關掛鉤派出所、重大節假日蹲點派出所等常態化工作機制。
記者注意到,為強化能力塑警,白沙縣公安局狠抓能力提升開展大練兵活動。選拔8名民警組建“小教官”團隊,對全縣各派出所進行“送教上門”。開展“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大比武活動。
在強化培訓基礎上,白沙縣公安局選拔43名民警納入公安“人才庫”。建立“師徒結對”工作機制,“以老帶新”捆綁考核,解決辦案能力斷層問題。
據了解,白沙縣公安局黨委將從嚴治警作為“一把手”工程抓實抓細。同時,從優待警,全面推動“心理港灣”工作機制,解決民警輔警家庭及個人的困難,增強隊伍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以打促防降發案
打擊犯罪是公安機關推進平安建設的主要任務。去年以來,白沙縣公安局以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為抓手,全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工作,確保全縣政治社會安全穩定。
“我們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強化案件偵辦,加大打擊力度,筑牢平安防線。”郭玉斌說,同時,開展“打團伙、打流竄、打系列”、打擊整治工程領域串通投標違法犯罪等專項行動,全力掃除“黃賭毒”,讓社會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2022年,全縣公安機關共立刑事案件473起(含積案),同比下降12.6%;破案428起,同比上升115%;受理治安案件631起,辦結570起。今年上半年,全縣共立刑事案件167起(含積案),同比下降32.3%;受理治安案件331起,同比下降26.3%。
近年來,白沙縣持續強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通過多種渠道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提高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近年來,白沙縣公安局以創建“無毒品危害縣”為重要任務,打造“綠色白沙”“無毒白沙”。當前,現有吸毒人員占比全省最低,禁毒績效考評位居全省優秀行列。
警地融合促和諧
民警、輔警走進村(居),從打開群眾“話匣子”入手,巧用情理法打開群眾“心鎖”,及時化解一宗又一宗矛盾糾紛,消除群眾一件又一件煩心事。
這得益于白沙縣公安局依托“1名社區民警+2名鄉村輔警+N名鄉賢”“一村一警務助理”警務模式,廣泛吸納“候鳥”社區志愿者加入警務助理隊伍。其中,打造社區警務白沙“高大姐”工作室品牌,推出“話聊工作法”,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白沙縣公安局從派出所選拔26名優秀黨員民警擔任重點村(居)“兩委”班子副書記,打造“穿警服的副書記”白沙品牌,并與“平安進萬家”“全警聯系村居”等融合,探索“警地融合”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白沙縣公安局通過打破各部門間的壁壘,整合機關部門警力、資源,將全局19個內設機構整合成刑事打擊中心、合成作戰中心等“七大中心”,做精機關警務。
白沙縣公安局將全縣22個派出所整合成12個之后,針對打防管控違法犯罪措施仍存在不足等問題,探索警務模式向專業化改革創新,突出派出所“主防”工作機制,抽調刑偵骨干力量下沉基層一線,根據區域劃分聯合成立三個辦案中隊。
8月8日至9日,海南省委書記馮飛赴白沙縣調研時要求,讓民族文化更鮮明,讓生態優勢更彰顯,積極探索白沙高質量發展的特色路徑。白沙縣公安局將圍繞白沙“民族地區”“生態保育區”特色縣情,充分發揮公安職能助推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為繪就白沙“宜居 宜業 宜游”平安畫卷潑墨添彩。(邢東偉 翟小功)
(法治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