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姜曉蓉
從空中俯瞰,中國杭州電競中心形似一艘“星際戰艦”,停靠在北景園生態公園內。而這艘“戰艦”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場館最核心的“大腦”——數字駕駛艙。
因電競賽事的特殊性,場館內的大型電子設備是其他場館的數倍,對場館的供電和技術要求極高,同時在管理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時,場館指揮中心的數字駕駛艙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按照1個底座、3個中臺、N個應用的設想來推進場館設備一網互通、實時數據一網歸集、運行狀況一網監測,力求達到場館運行一屏感知、事件處置一鍵直達。”場館運行領域主任邢小四表示。
據介紹,數字駕駛艙通過運用全感知的5G數字基座,并融合地理信息系統、物聯網、建筑信息模型、大數據等技術,接入設備數量超萬臺,數據類型達到10萬以上。駕駛艙設立了場館概述、應急指揮、設備調度、運營中心、體育工藝、能耗管理等六大模塊,分別對場館信息、人流車流數據、設備運行狀態、事件聯動處理、能耗有效管控等信息進行管理,隨時掌握場館動態。
“數字駕駛艙作為場館的數據中樞、運行大腦,發揮著巨大作用。”杭州電競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3D建模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數字駕駛艙搭建了賽時運營模式和日常運營模式,能夠在不同時段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亞運賽事正式開始時,駕駛艙對場館比賽時的場地、人員流線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和安排,通過運行數據對賽時運行需求進行整合,確定比賽場地規劃和人員流線。通過人行、車行設備系統,實現對人流、停車、觀眾入場一體化管理,對車輛數據、通行數據、檢票數據進行流量分析及預警,當人數達到預警閾值時,駕駛艙自動告警,并通知通行設備和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管控。”該負責人表示,如今場館內已使用全光網絡,時延在毫秒級以內,實現這些功能完全不是問題。
數字駕駛艙為電競比賽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電子競技比賽非常密集,一個小時內就會有一至兩場比賽,最多可能會有五場比賽同時進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不同項目的銜接,尤其是電子競技一些比賽設備的轉場,對于整個場館包括競賽團隊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杭州電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駕駛數字艙的技術支持下,賽事運行團隊在桌面推演、綜合轉場、實戰演練等方面提高了效率,部分流程時間從“小時時代”縮短至“分鐘時代”。
除了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外,在日常監測模式下,駕駛艙同樣設立六大模塊,對整個場館進行管理和監控。同時,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場館的不同天氣、不同時段,如雨雪霧晴、白天黑夜等狀態進行了孿生效果處理。
此外,駕駛艙還支持對場館內的消防、設備設施等突發事件進行不同等級的告警信息。當發生應急事件時,駕駛艙對異常數據實時告警,提示應急預案,顯示事件附近視頻監控畫面,并配合相關決策者下發應急指令,實現應急指揮。
“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