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2日,日本政府舉行相關閣僚會議后宣布,決定于8月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據日媒最新消息,東京電力公司稱已對準備排入海洋的核污染水進行了取樣檢測,其中氚的濃度“達標”,24日下午開始將把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資料圖)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原則上會先排放“氚濃度較低”的核污染水,將在17天內排放第一批共7800噸核污染水。
2023年度預計排放約3.12萬噸,其中放射性物質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左右。
自國際原子能機構發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項目評估報告,稱其“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人類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后,日本政府便加快了核廢水排放入海計劃的推進步伐,由此引發的從日本國內到國際社會的抗議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日本宣布核污染水排海日期當天,部分日本民眾在首相官邸前抗議
7月10日,韓國議員在東京首相官邸前抗議。岳林煒攝
22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有關部門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食品安全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他更強調,我們強烈敦促日方糾正錯誤決定,撤銷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妥善處置核污染水,接受嚴格國際監督。
由于擔心污染,韓國已出現恐慌性囤鹽。中國和日本相鄰,又有著眾多經濟和文化交往,國內消費者對此也有所顧慮。《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采訪多位專家,解讀核污染水傷害力有多大。
核污染水到底有多“臟”?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核污染水里含有大量的氚、鍶89、碘129、銫137、銫134、鈷60等放射性核素。
它們有一個天然的衰變過程——不斷地放射粒子,并轉變為另一種元素。射出的粒子往往攜帶著較高能量,“攻擊”生物細胞并造成損傷。
“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后會給海洋生態安全帶來難以準確估量的負面影響。”余雯說,這些放射性核素不僅會直接被海洋生物吸收,還能通過食物鏈傳遞,一層層地向更高級的生物富集:
從微生物藻到浮游生物,從小型魚類到大型魚類……營養層級越高的生物,體內會富集越多的核素。
一旦入海影響全球海洋系統
核素入海后會立刻開始“全球環游”,且速度很快,影響范圍也不局限于日本周邊海域,而是全球整個海洋系統。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模擬2011年福島核泄漏時的核素擴散情況
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有日本專家稱,受影響的生物僅限于福島近岸營生物種。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也曾通過計算機模擬演算核素在海洋中的擴散情況,認為其順著海流將在5年后抵達北美。
但現實很快打臉,4個月后,有人檢測出距離福島較遠海域(30千米)的生物所受輻射劑量率仍高于限值。隔年,有科學家在美國西海岸捕撈的金槍魚中檢測出銫137與銫134,確定它們在遷徙過程中曾經過福島,帶上了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后會怎樣?
“這些核素,極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人體吸收。”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魏方欣說。
核素進入身體的3種途徑
1. 飲食攝入,富集了核素的魚類很可能被人類吃進體內。
2. 呼吸攝入,入海的核素可能會通過蒸騰作用進入空氣。
3. 如果特定海域內核素含量極高,人體接觸海域,可能被直接照射進入體內。
危害可能在數年后顯現
這些核素進入人體后會帶來多大危害?
余雯表示:“放射性核素對健康的影響會隨時間積累,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顯現出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具體會造成多大影響,與排放總量、核素類型,以及個體因素都有關系。”
不同核素在人體內有不同的易蓄積部位:
銫137易存留在肌肉中;鍶90易積存在骨骼中;對于合成到生物體內的“有機氚”的輻射效應,目前還研究得還不充分。
已有研究證明,癌癥的發生率與輻射劑量成正比。有數據統計稱,與此次福島核事故評級相同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1986年)發生后,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甲狀腺癌病例異常上升,比正常情況多出約9000人。
海水能“稀釋”輻射影響嗎?
日本曾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設計的方法,測算排海計劃對日本居民的影響,結果顯示,影響不超過自然背景輻射的十萬分之一。
魏方欣對此表示,大海確實有強大的稀釋作用,但輻射量較低絕對不是同意日本排放核廢水的理由。
放射性核素有累積效應
核污染水保守估計要排放30年左右,排出的核素含量再少,長年累月聚積也存在較大威脅。另外,日方也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和可靠性。
福島第一核電站
此次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福島核污染水處置問題中扮演的是一個評估者身份,所有數據由日方主動提供,且處理污染水的多核素去除裝置(簡稱ALPS)是日本公司研發的,從未有其他國家或機構使用過,評估結論很難令人信服。
日方2022年1月公布的檢測數據曾顯示,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仍有70%以上未達到排放標準,需再次凈化處理。并且設備在長達30年的運行中,可能有老化、腐蝕等一系列問題,可靠性進一步打折扣。
輻射具有隨機效應
這些核素在全球海域內,可能負面影響沒那么大,但聚焦于某具體海域就可能產生極大影響,其后果對于幾十億人來說可能是小的,但對于真正被“概率”砸中、承受健康風險的人來說,就是災難性的。
因此,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放所致輻射量對鄰國公眾是一種額外的附加劑量,也會為人類額外增加健康風險,在不能確定完全無害的情況下應當避免發生。
“對全球人類而言,額外增加的劑量,多一點點,都是不公平、不能被接受的。”魏方欣說。
日本的海產品、日用品還能買嗎?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吳巍表示,核廢料中含有銫、鍶、氚、鈷、碘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從十幾年到幾千年不等。
進口海產品還能吃嗎
當核污水排入海后,海洋生物立即受到污染,其中同位素會隨食物鏈遷移。
海洋生物尤其貝類、魚類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富集同位素,一些貝類的壽命甚至達上千年,人類吃了受污染的海產品,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危害。
這些放射性元素會成為人體細胞的組分,人的基因會受到損傷,產生癌癥、畸胎等多種疾患。
而且,這種基因突變是可遺傳的,一代代的改變著人類的基因,使人類退化。
事實上,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已經對日本進口食品出臺較為嚴格的檢測標準,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已納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疇。
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過度擔憂,魏方欣表示,只要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海鮮,基本都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可以放心食用。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開始,禁止源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包括所有活生、冷凍、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
香港特區政府同時表示,網上代購也屬商業進口,受禁令規管。
進口日用品還能買嗎
除了海產品外,吳巍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氣中,所以對農產品、日用品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也就是說,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如果進行有效監管,還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產品的。
建議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核輻射殘留檢測合格的進口產品。赴日旅行時建議不要購買來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10個都、縣的產品。
我們需要囤鹽嗎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表示,我國擁有豐富的鹽資源,鹽業生產規模較大,能夠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況且,我國的食鹽大部分是礦鹽,主要來自鹽湖和鹽礦。
做好5件事遠離輻射危害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建議,如果中國游客赴日旅游擔心核輻射危害,可以避開福島所在的關東地區,選擇關西、北海道、沖繩等距離較遠的旅游地。
要保護大眾免受核輻射的危害,必須從政府、企業和大眾三方面入手,吳巍提出了5方面的建議。
1.加強進口海產品食品安全監測,嚴格把關。
2. 食品生產廠家在出廠食品上標注放射物質檢出量及是否達標。
3. 盡量食用內陸鹽,湖鹽、礦井鹽,慎用海鹽。
4. 加強易感人群防護。有生育意愿的夫妻少吃海產品,尤其來自太平洋洋流污染區的海產品。孕婦也要少吃來自污染區的海產品,減少放射物質導致基因損傷的風險性。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及老人慎食污染區的海產品。
5. 政府需要加強法制管控,禁止商販販賣有放性污染的食品謀利,對違法者嚴肅處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