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眾里尋他千百度的下一句是驀然回首。
2、2、原文青玉案 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3、寶馬雕車香滿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5、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6、眾里尋他千百度。
7、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8、3、 譯文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陣陣星雨。
9、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
10、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如鳳簫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
11、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
12、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
13、我尋找那人千百次,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14、擴展資料《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15、此詞從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
16、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17、2、“眾里尋他千百度”:(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18、“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19、“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20、參考資料青玉案元夕_百度百科下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1、拓展資料:出處:《青玉案·元夕》[ 宋 ] 辛棄疾原文:東風夜放花千樹。
22、更吹落、星如雨。
23、寶馬雕車香滿路。
24、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25、蛾兒雪柳黃金縷。
26、笑語盈盈暗香去。
27、眾里尋他千百度。
28、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9、作者介紹: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
30、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31、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32、文學成就: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并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
33、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34、權威資料: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譯古詩文網下一句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35、出自《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作者】辛棄疾【朝代】宋東風夜放花千樹。
36、更吹落、星如雨。
37、寶馬雕車香滿路。
38、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39、蛾兒雪柳黃金縷。
40、笑語盈盈暗香去。
41、眾里尋他千百度。
4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3、拓展資料:這首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44、“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禮花飛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樣散落下來。
45、一開始就把人帶進“火樹銀花”的節日狂歡之中。
46、“東風夜”化用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47、“寶馬雕車香滿路”:達官顯貴也攜帶家眷出門觀燈。
48、跟下句的“魚龍舞”構成萬民同歡的景象。
49、“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鳳簫”是排簫一類的吹奏樂器,這里泛指音樂;“玉壺”指明月;“魚龍”是燈籠的形狀。
50、這句是說,在月華下,燈火輝煌,沉浸在節日里的人通宵達旦載歌載舞。
51、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
52、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53、“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一句寫的是元宵觀燈的女人,她們穿著美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手飾,歡天喜地朝前奔去,所過之處,陣陣暗香隨風飄來。
54、“雪柳”是玉簪之類的頭飾。
55、“眾里尋他千百度”:(這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但沒有一個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56、“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57、“燈火闌珊”勿作“良夜將逝”解,“燈火闌珊”雖然是燈火漸漸散盡的意思,但這兒說的是天空飄灑下來的禮花,快接近地面時早已熄滅散盡,所以即使頭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卻是昏暗的。
58、同時,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
59、根據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
60、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
61、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
62、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
63、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
64、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65、”認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
66、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67、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68、“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69、”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70、全文主要運用了反襯的表現手法,表達出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詞人對理想的追求的執著和艱辛)。
71、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
72、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
73、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
74、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
75、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
76、“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
77、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78、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
79、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80、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贊美 。
81、下闋,專門寫人。
82、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
83、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
84、……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85、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她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后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
86、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像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
87、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88、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
89、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90、下一句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詩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文如下:青玉案·元夕作者:辛棄疾(宋代)東風夜放花千樹。
91、更吹落、星如雨。
92、寶馬雕車香滿路。
93、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94、蛾兒雪柳黃金縷。
95、笑語盈盈暗香去。
96、眾里尋他千百度。
97、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98、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99、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
100、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101、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102、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103、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
104、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105、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106、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
107、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
108、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
109、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
110、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
111、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112、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
113、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114、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115、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116、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117、作品原文 青玉案·元夕①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②, 更吹落,星如雨③。
118、 寶馬雕車④香滿路。
119、 鳳簫⑤聲動,玉壺⑥光轉,一夜魚龍舞⑦。
120、 蛾兒雪柳黃金縷⑧, 笑語盈盈⑨暗香⑩去。
121、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22、[1]注:括號處兩字缺,明代刊本作燈火。
123、(來源于全宋詞,中華書局。
124、)注釋 ①元夕:夏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125、 ?、诨ㄇ洌夯糁嗳缜溟_花。
126、 ?、坌侨缬辏褐秆婊鸺娂姡瑏y落如雨。
127、 星,指焰火。
128、形容滿天的煙花。
129、 ?、軐汃R雕車:豪華的馬車。
130、 ?、蔌P簫:簫的名稱。
131、 ?、抻駢兀罕扔髅髟隆?/p>
132、 ⑦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
133、(即舞魚舞龍。
134、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 ?、喽陜?、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
135、這里指盛裝的婦女。
136、 ?、嵊郝曇糨p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137、 ?、獍迪悖罕局富ㄏ?,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138、 他:泛指,當時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139、 驀然:突然,猛然。
140、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141、詞牌格律 東風夜放花千樹。
142、更吹落,星如雨。
143、寶馬雕車香滿路。
144、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145、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146、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47、譯文 東風拂過,數不清的花燈晃動著,仿佛催開了千樹花,焰火紛亂,往下墜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陣陣星雨。
148、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
149、鳳蕭那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月亮在空中發出明亮的熒光,光華流轉。
150、熱鬧的夜晚里,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
151、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動。
152、她們面帶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
153、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