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身為人子,有的選擇背井離鄉、在外打拼,也有點愿意放棄外面的機會,膝下承歡。
前段時間引發熱議的所謂“全職兒女”的概念,有了新的例子。
媒體報道稱,寧波的李先生已經40歲,因為前幾年母親六十多的母親生重病,他請了將近兩月假照顧,病愈后李先生索性辭掉了上海月薪2萬的工作,回家做起“全職兒子”。
起初李先生也曾嘗試找工作,但因為競業限制等原因時常碰壁,熱情慢慢就減退了。
現在,李先生父母的退休金加起來11000元,每月會給兒子5500元“補貼”。李先生需要料理一日三餐,打掃衛生,配父母散步遛狗等。
現在李先生還交著社保,同時因為欲望降低、生活壓力減小,甚至還有了存款。在父母看來,唯一的遺憾就是兒子還沒成家,其它方面他們都很幸福。
據悉,全職兒女的概念最早來自豆瓣小組“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曾對此做出見解,他認為“全職兒女”的關鍵在于每個人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同,自身的發展追求也不同,是一種個體的選擇。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今后可能會有更多年輕人在權衡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家庭的需要之后,選擇做“全職兒女”。
在全職兒女圈子里流傳著這么幾句話“與其內卷,不如回家”“不論是在家躺平還是進入社會,人一定還是要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如果找不到精神支撐,人在哪里都不會快樂。”
值得一提的是,頭條新聞的微博調查顯示,對于這一現象,不能接受和愿意嘗試的基本各占一半,大家怎么看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