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通電與否控制棒狀晶體分子改變方向,光線折射產生畫面。比CRT好很多,但是價格更貴。現在LCD已經取代CRT成為主流,價格下降了很多,已經全面普及。
(資料圖片)
2、
3、液晶顯示器的主要技術參數
4、對比
5、LCD制造中使用的控制IC、濾光片、取向膜等配件都與面板的對比度有關。對于普通用戶來說,350:1的對比度就足夠了,但是這樣平坦的對比度并不能滿足專業領域用戶的需求。
6、相比CRT顯示器可以輕松達到500: 1甚至更高的對比度,只有高端的液晶顯示器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三星、華碩、LG等一線品牌。在市場上都可以達到1000: 1的對比水平。
7、但由于對比度很難用儀器精確測量,所以挑選時還是要自己去看。
8、對比很重要。可以說選擇LCD是比亮點更重要的指標。當你知道客戶買的液晶是用來娛樂和看DVD的時候,你可以強調對比度比沒有壞點更重要。我們在看流媒體的時候,片源的亮度一般不大,但是要看到人物場景的明暗對比。
9、頭發從灰色到黑色的紋理變化取決于對比度。在測試軟件中的256級灰度測試中,抬頭能看到更多的灰色小格子就不錯了!
10、聰明
11、液晶是一種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物質,本身不能發光。它需要額外的光源。因此,燈管的數量與LCD的亮度有關。最早的LCD只有上下兩盞燈。到現在,最低端的大眾液晶是四燈,高端的液晶是六燈。
12、四燈的設計可以分為三種排列形式:一種是兩邊各有一盞燈,缺點是中間會有陰影。解決的辦法是四個燈上下水平排列,最后一個是“U”形排列形式,實際上是兩個燈變相。
13、六燈設計其實就是用三盞燈,廠家把三盞燈都彎成“U”形,然后平行放置,達到六盞燈的效果。
14、信號響應時間
15、響應時間是指液晶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即液晶由暗變亮或由亮變暗的響應時間,通常以毫秒(ms)為單位。要說清楚這一點,還應該說說人眼對動態圖像的感知。人眼存在“視覺殘留”現象,
16、高速運動的畫面會在人的腦海中形成短暫的印象。動畫片、電影等。到目前為止,最新的游戲只是應用了視覺殘留的原理,讓一系列漸變的圖像快速連續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進而形成動態的圖像。一般來說,人們可以接受的顯示速度是每秒24幀。
17、這也是電影每秒24幀播放速度的由來。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個標準,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根據該指標,每個圖像的顯示時間需要小于40 ms。因此,對于液晶顯示器,
18、40ms的響應時間成為一道坎,40ms以下的顯示會有明顯的畫面閃爍,讓人頭暈。如果想讓圖像不閃爍,最好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
19、可視角度
20、LCD的可視角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當背光穿過偏振器、液晶和取向層時,輸出光將是定向的。也就是說,大部分光線都是從屏幕垂直射出的,所以當從更大的角度觀看LCD時,
21、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顏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制造廠商們也著手開發廣角技術,到目前為止有三種比較流行的技術,
22、分別是:TN+FILM、IPS(IN-PLANE -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