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我市通過廣泛征集,共設置489個臨時公益性崗位,面向2023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招聘工作。
臨時公益性崗位主要集中在城鄉社區等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衛生醫療等方面,服務期最長不超過2年。在確定招聘人員時,優先招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前期積極籌備、廣泛征集,我市各縣(市、區)48個部門共提供489個臨時公益性崗位。
人社部門將指導用人單位與招聘的臨時公益性崗位人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無法簽訂勞動合同的依法簽訂用工協議、勞務協議等,約定雙方權利、義務。招聘的臨時公益性崗位人員參照就業困難人員管理,對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標準原則上不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社會保險補貼包括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應履行用工管理主體責任,依法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承擔日常考勤和管理工作。同時,建立臨時公益性崗位實名制數據庫,動態掌握人員在崗情況和領取補貼情況,強化相關補貼資金監管,對虛報冒領騙取補貼、“吃空餉”等違法違規情形,及時糾正查處,清退違規在崗人員,嚴肅追究相關工作人員責任。
同時,各級人社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臨時公益性崗位人員期滿退出幫扶辦法,做好政策銜接和就業服務。通過引導參加基層項目、報考機關事業單位、繼續深造、推薦到企業就業等方式幫助期滿人員有序退崗。對距服務期滿不足半年人員,及時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幫助盡快實現再就業,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可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據悉,結合高校畢業生申請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推薦等情況,我市將于8月10日前完成組織報名、資格審核和招聘工作,8月25日前組織上崗。具體崗位設置情況,可登錄滄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查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