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惠州市住房發展規劃(2023—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公開征求意見。
規劃主要目標:
【資料圖】
2023-2025年,惠州市批準預售新建商品住房21萬套左右,招拍掛供應住宅用地265公頃左右。
2023-2025年,惠州市新增籌建公共租賃住房560套,發放租賃補貼1173戶,新增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16000套(間),力爭達到21000套(間)。
針對惠州戶籍購房人群、新市民購房人群和外地購房人群這3種不同類型的群體, 規劃提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行動計劃。
◎ 惠州戶籍購房人群
大力支持居民購買首套住房,合理支持居民購買第二套住房,推動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支持居民“以小換大”“賣舊買新”。
鼓勵商業銀行研究開發適合農業轉移人口的購房信貸產品,適當降低貸款門檻,支持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購房。
鼓勵商業銀行推出面向返鄉置業人群的購房信貸產品,在額度、利率、貸款期限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置業。
研究支持多子女家庭購房,深化公積金異地繳存職工在惠州市購房申請公積金 貸款政策。
支持縣(區)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購房,通過“賣一買一”退個稅支持改善性購房。
◎新市民購房人群
鼓勵新市民購房,推行面向首套剛需新市民的購房信貸產品,在額度、利率、貸款期限方面給予傾斜,提升服務效率。
探索加大高校畢業生購房支持。
研究出臺優惠政策加強新市民、人才的購房支持。
支持用人單位組織員工 集中團購商品住房解決居住問題。
◎外地購房人群
指導商業銀行辦理全齡友好購房信貸業務,解決老年群體養老購房困難問題。
完善住房公積金跨地區互認互通機制,簡化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手續,加快公積金異地貸款放款速度。
深入推進臨深、臨莞區域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便利跨城居住通勤。
該規劃還指出, 惠州市購房群體中外來需求占比較高,隨著深圳加大住房供應以及區域建設未有重大突破的情形下,外來需求存在趨勢性退潮的風險;同時,本地需求入市節奏放緩,進一步給保持房地產貢獻度帶來較大挑戰。
因此,在如何吸引深圳等周邊城市購房者來惠州置業這個問題上,規劃提出以下4點:
1、 加快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與住房的良性循環。 加大教育投入,積極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憑借房價優勢,吸引深圳 、東莞等周邊城市,甚至是粵東、粵北區域的人群到惠州市安家置業。
2、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都市圈道路交通基礎配套設施和教育、醫療、商業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共建,合理引導與規范深圳、東莞等地外溢居住需求, 堅決抑制投機炒作的需求。
3、探索與深圳、東莞編制城際住房聯動發展規劃,科學劃定城際住房重點協同地區,加快完善城際住房重點協同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4、探索與深圳建立以“軌道交通+產業園區+人才小鎮+公共配套”為要素的都市圈城際住房合作模式,沿區域性高鐵、城際鐵路、軌道周邊發展TOD居住單元,建設多個占地1-2平方公里的配套齊全的大型安居社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