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神告廟》《林沖夜奔》《小商河》……近日,一場場傳統折子戲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燕趙之聲小劇場精彩上演,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連連叫好。
市民們排長隊購票、演出現場火爆,這樣的場景如今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的燕趙之聲小劇場經常看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楊連喜激動地說:“有時候演出門票剛開售半小時就賣完了,演出時,劇場座無虛席,甚至有觀眾要求我們賣站票。”楊連喜表示,如今國家頻繁出臺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政策文件,戲曲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去年,河北又推出了文惠卡項目,老百姓自己掏100元辦卡,就能得到政府400元的看劇補貼,有效地推動了文化市場消費,極大地鼓舞了演職人員的士氣。演職人員們紛紛感嘆:“久違的演出盛況又回來了!”
以劇目生產帶動劇院發展
2016年,楊連喜剛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任職時,正值劇院發展困難時期,演職人員非常迷茫,情緒比較低落。在各級領導的支持與幫助下,楊連喜所帶領的劇院領導班子開始抓劇目、促建設,以劇目生產帶動劇院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6年4月10日,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逝世,全國各地掀起學習李保國精神的熱潮。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第一時間抓住這個題材,創排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李保國》,用河北梆子這一傳統戲曲形式,藝術化地再現李保國在平凡崗位上創造的不平凡業績,讓李保國精神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一面旗幟,在全社會匯聚起奮進向上的正能量。2017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將這部戲成功推上舞臺,并且獲得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至今已在全國巡演80余場,備受好評。
河北梆子《李保國》的成功上演,讓劇院上下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所有演職人員充滿希望,熱情高漲。得知河北將要建立河北梆子藝術研究院,打造河北梆子演出基地,大家更加積極,創作力更加旺盛。如今劇院里每次開會,基本全員到齊,大家都非常關注2018年劇院有什么規劃、要怎么發展,認真地聽、細細地記。
對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來說,2017年是非常充實的一年:《李保國》《六世班禪》巡演、《寶蓮燈》《鐘馗》排演、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工作等。“通過新戲的良好發展,帶動了劇院整體的創作氛圍。2018年春節過后,多個劇組在排戲,多個點在藝術創作,呈現出很好的狀態。”楊連喜說。
通過劇目建設帶動人才培養
“為年輕人員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為梆子后續人才培養奠定基礎。”這是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一直在提倡和鼓勵的事。
在2017年上演的河北梆子《李保國》中,劇院領導非常重視青年人才培養,一批優秀青年演員脫穎而出,并開始在各個地方嶄露頭角。現在劇院正在加緊排練的河北梆子《當家哥哥當家嫂》更是對劇院青年人才的一次重要考驗。據了解,河北梆子《當家哥哥當家嫂》主創團隊大多為30多歲的青年人才,劇中男女主演丁云飛、孫娜都是剛從中國戲曲學院學習回來。此外,劇組中年齡最小、還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的張龍華更是身兼數職,承擔著該劇的音樂、唱腔設計和配器工作。“劇院給我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我們能學有所用,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演好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張龍華說。
談及河北梆子藝術的發展,楊連喜認為,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改革創新要以觀眾審美價值觀為取向,與時俱進。除了廣受歡迎的河北梆子傳統戲外,用梆子演現代戲,既可以吸納話劇元素、戲曲元素,又可以把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容納在一起,關鍵節點時,唱上那么一段,讓你聽得酣暢淋漓、聽得過癮。
2017年,河北梆子走進北京、天津、寧夏、內蒙古等地,在全國掀起了觀看河北梆子熱潮。楊連喜表示,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將繼續以河北梆子獨有的藝術形式,緊扣時代脈搏,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頌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此外,劇院今年將繼續打磨河北梆子《李保國》,角逐2019年的文華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