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份,ChatGPT的訪問量環比下滑9.7%,為其推出以來首次。因此,有專家提醒警惕泡沫化風險,還有人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要重蹈區塊鏈和元宇宙的覆轍——這些風口來的很快,去的也很快。
我倒是覺得,ChatGPT訪問量下滑,恰恰說明大模型的春天要來了。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研發了各類新的大模型,大模型的機會沒有被ChatGPT一家獨占,市場呈現多元發展的態勢。
(資料圖片)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里,有一家飯店非常火爆,后來出現了各種口味的飯店,這家飯店相對就沒有這么火了。請問,這種變化說明這個市場的飲食生態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差呢?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ChatGPT幾乎是唯一可以用的大模型,市場只能選擇ChatGPT。而現在,僅僅中國就有包括文心一言、通義千問、星火大模型、360智腦大模型、天燕大模型、達爾文大模型、山海大模型、拓天大模型、日日新大模型、盤古大模型、天工大模型、知海圖等在內的最少幾十個大模型,企業和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了,單一的大模型再也不可能獨霸市場。
大模型的市場正在多元化發展,不再僅僅依賴于一個單一的ChatGPT,而是有越來越多的選擇,這有助于推動整個大模型市場的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大模型多元化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技術多元化:大模型的技術來源越來越多樣化,不再僅僅依賴于一種或幾種特定的技術。不同的企業和大模型開發者會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和框架,從而推動了大模型的多元化發展。
應用場景多元化:隨著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它們的應用場景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大模型可以應用于不同的領域和場景,比如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生成等,這使得大模型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
服務模式多元化:大模型的服務模式也在多樣化。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目標,選擇不同的大模型來提供不同的服務。例如,一些大模型可以提供智能客服、自然語言生成等服務,而另一些大模型則可以用于智能推薦、廣告投放等領域。
商業模式多元化:隨著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其商業模式也在多樣化。企業可以采取不同的商業模式來利用大模型,例如提供基于大模型的云服務、API接口、定制化開發等。這種多樣化的商業模式有助于推動大模型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使得大模型市場更加健康和穩定。不同的企業和大模型開發者可以相互競爭和合作,共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多元化的選擇也使得企業和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來選擇最適合的大模型,提高整個市場的滿意度和參與度。
最近幾個月,我們還可喜的看到,在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企業的參與下,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有了越來越多的實踐案例。
比如在文旅領域,借助騰訊云TI平臺,一家文旅企業可以更迅速、更準確的反饋用戶需求。當用戶輸入相關旅行攻略要求時,模型不僅僅給出步驟非常詳細的方案,還提供了預定鏈接,幫助用戶一鍵直達所需。
比如在辦公領域,WPS AI接入了金山辦公多個辦公產品組件,原有的輕文檔、輕表格、表單接入WPS AI后實現產品升級,更名為WPS智能文檔、WPS智能表格、WPS智能表單,進一步賦能智慧辦公新場景。
比如在電力領域,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國家電網在電網設備、客服等實際業務場景進行試點驗證,多項指標超越傳統小模型技術,可以顯著增強電網運營的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為國家電網公司實現“能源互聯網企業”提供重要支撐。
總之,在金融、醫療、教育、電商、智能制造等領域,大模型可以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例如,在金融行業中,大模型可以用于風險評估、投資決策等領域,幫助金融機構提高效率和準確性;在醫療行業中,大模型可以用于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領域,幫助醫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療疾病。
與此同時,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大模型在提高效率、優化服務和提升競爭力方面的重要性。例如,一家電商企業可以使用一個大模型來優化推薦算法,提高用戶轉化率;同時還可以使用另一個大模型來優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提高運營效率。
現在我們提到大模型,再也不會像早期認知的一樣——ChatGPT只是一個很強的問答工具!而是,業界普遍認為,大模型可以重塑目前已知的一切服務。
任何一種創新技術或者服務,市場的競爭和合作都將促進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假設我們的市場只有一個ChatGPT,假如只有ChatGPT持續爆發式增長,我們的行業發展會更好嗎?
寫在最后:很多人把大模型和區塊鏈、元宇宙放一起來看待(備注:事實上,區塊鏈和元宇宙也沒有過時,有了越來越多落地的場景應用),這是不客觀的。
大模型在很多領域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比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醫療診斷、金融分析等等。與區塊鏈和元宇宙不同,大模型并不是一種獨立的技術,而是指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服務體系,它是新時期的水和電,其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
甚至到了一定程度,操作系統也可以看作是運行于AI大模型上的一個APP而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