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8月15日訊(記者 陳淋 姜曉鳳 攝影報道)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四類地區”振興發展作出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強調要實施欠發達縣域結對共富行動,明確要求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和帶動作用”,助力推動“四類地區”特別是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
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國有企業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表示,國有企業支持“四類地區”振興發展,涉及幫扶企業和幫扶縣域兩個方面的責任主體。在開展前期相關工作的調研時,他從基層了解到,大家認為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實行“1+1幫1”政策,是新一輪的重大發展機遇,將為下一步鄉村振興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省國資委作為牽頭單位,將如何發揮作用?對此,馮文生介紹,在幫扶方式上,省國資委將實行“1+1幫1”,即由1戶在川央企和1戶地方國有企業結對共同幫扶1個欠發達縣,其中,在川央企39戶、省屬國有企業29戶、市州屬國有企業10戶,共組織78戶企業幫扶“四類地區”39個欠發達縣,做到“盡銳出戰”。“對這78戶企業,我們選了又選,篩了又篩。”他詳細講到,帶縣三級聯幫,即在川央企、地方國有企業集團層面牽頭幫縣、所屬二級公司分批幫鄉、三級以下組團幫村,每4年為一個階段。“但不局限于這種方式,怎么方便怎么來,怎么有效怎么來。總體的要求是集團層面幫縣、二級公司幫鄉、三級及以下就幫村。幫扶企業在幫扶縣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統籌下,具體開展幫扶工作。”馮文生說道。
(資料圖)
其次,是責任非常明確,幫扶企業是在幫扶所在縣域的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馮文生接著講道,“其中,實力強的企業為幫扶縣域的牽頭單位,要多出力,體量相對較小的企業要全力以赴。幫扶企業以鄉鎮為基本單元,明確各自幫扶范圍。比如某個縣有20個鄉鎮,實力強的可以幫12、13個,實力相對弱一點的就幫7、8個,以鄉鎮為單位進行考核,做到可量化、行之有效。”
而在幫扶重點上,省國資委將聚焦幫扶企業主責主業和幫扶縣域的資源稟賦,突出“三大重點”幫扶任務,著力增強欠發達縣域的“造血”功能。馮文生舉例介紹,“比如省能投集團的主業是能源方面,就考慮結合涼山資源稟賦進行結對,做到‘授人以漁’。”
他詳細介紹,突出培育壯大產業。由受幫扶縣會同幫扶企業共同商量,研究確定重點培育和發展的產業。各幫扶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以“國企市州行”、組建振興基金、改革重組國企等為抓手,深化企地合作,加快推進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加強幫扶縣域產業培育,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幫扶縣域振興發展的動力。
突出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支持縣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力建設,助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升工程,夯實幫扶縣域振興發展的基礎。
突出商貿物流發展。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全球物貿服務平臺、大宗商品采購平臺、電商平臺等作用,助力欠發達縣域商貿物流網絡建設,支持產品銷售,帶動幫扶縣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加大就業幫扶力度,支持脫貧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堅決守住集中性返貧底線。
在幫扶責任上,馮文生表示,將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牽頭作用,建立完善有效管用的工作機制,逐級壓實幫扶責任,做到“守土有責”。
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省國資委將建立國有企業支持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的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體系,總體考慮是由省國資委牽頭,定期會商研判各項工作。各在川央企盡快向集團總部匯報,爭取工作支持,形成幫扶合力。
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省國資委將充分調動幫扶企業的積極性和幫扶縣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探索均衡各方利益、激發各方動能的制度措施,增強幫扶工作的聯動性。
建立工作調度機制。省國資委將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慶盈副省長剛才也講了,每季度要進行一次調度,每半年要有一個總體的階段性考核、檢查。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省國資委將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國有企業下派干部納入定點幫扶體系統籌管理,把支持振興發展工作納入企業黨建述職和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內容,強化激勵約束和結果運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陳淋 姜曉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