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由于在即將到來的亞運會期間,有多支中超球隊的亞運適齡球員將會代表國足亞運隊參戰,勢必會導致球員缺席多輪中超聯賽,從而導致球員所在的俱樂部蒙受損失。而據《北京青年報》透露,中國足協與聯賽管理部門已就此情況與各方進行了溝通,并將會在中超賽事規則層面進行修改,從而達到對俱樂部補償的目的。而具體的政策將會在本月月底正式對外公布。
按照亞運隊的安排,亞運隊球員需要在9月2日于杭州集結,展開隨后的備戰和比賽。按照亞運會足球比賽的賽程來看,亞運隊球員將會缺席9月15日至30日進行的3輪中超賽事。這對于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大連人這3支有著爭奪亞冠名額和保級任務中超球隊來講,都是極大的損失。此外,足協杯的四分之一決賽以及亞冠小組賽也將在此期間進行,如果能夠晉級亞冠正賽,武漢三鎮和上海海港的亞冠小組賽也將受到些許影響。
實際上,網絡中對于中超俱樂部讓路亞運會的討論,從亞運賽程公布的那一天起就已有了討論。只不過,由于是球員們是為國征戰,各支球隊的球迷們也只是在簡單地叫叫苦、喊喊困難,并沒有人將為國爭光當作爭取利益的“籌碼”,相關的中超球隊也并未在面上對此事太過計較,只是在計劃提前“搶分”,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困難時期。
然而,當《北京青年報》將政策調整的大方向公布時,我們已很難相信,某些相關的中超俱樂部沒有在私下有所動作了。《北京青年報》表示,此番的政策調整可能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按球隊被抽調人數等額給予補報名額,即球隊有幾名亞運隊球員,就可以臨時補充幾名新球員。而第二個方面,就是相關球隊的外援上場限制調整。若球隊對陣的是未被亞運隊抽調球員的球隊,則后者的外援上場名額將被減少1個。如果對方同樣是亞運輸送球隊,則被抽調人數較少一方的外援上場人數,同樣將被減少1人。
然而就是這么一份可能在亞運會期間執行的新政,卻遭到了不少媒體和球迷的抵觸。原因在于,這份新政不但破壞了中超聯賽的公平性,還剝奪了中超投資人的基本權利,而在新規的細節上,也沒有所有讓為國養士的中超球隊真正得到實惠。如果新規非立不可,足協和聯賽管理部門也該重新斟酌,將方案進行必要的優化后再公布。否則到了月底,足協還是會遭到滔天的罵聲和譴責。
首先,我們來講新政對中超投資人的不公平。亞運相關球隊鐵定會受到損失不假,但對于其他中超球隊的投資人來講,自己掏真金白銀購買的外援不能上場,本就不是職業聯賽對待投資人的方式。更何況在面對上海海港這樣受亞運影響不大的強隊時,還要少上一名外援,就更加加劇了聯賽的不公平。而關于幾人被抽調才有資格享受補償的討論,其中也難免參雜某些因素。為國貢獻本就是每個企業的責任,但如果將此作為獲利的工具,所謂的“為國養士”也就變了味。
其次,也會有球隊吃不到新規的補償,這里講得就是陷入了保級圈的大連人。雖然本賽季的大連人已沒有了上賽季的驚艷表現,賽季至今僅取得了2場比賽的勝利,表現極為糟糕。但球隊為男足亞運隊所做出的貢獻絲毫不小。如果亞運會開打,大連人將會在保級關鍵時期損失王振澳、何宇鵬、黃嘉輝三員大將。
但受國際足聯引援禁令的影響,大連人究竟能不能夠完成新援補報,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所謂的補報,只是從梯隊向上補人,那這個補報也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雖然足協還未對外公布新政細則,但大連人大概率是得不到什么實質性的“補償”了。不夸張地講,大連人的一只腳已經邁入了降級的泥潭。如果一定要推出補償新政,也請足協不要區別對待,讓人“寒了心”。
說到這,相信很多球迷都會對推不推出補償政策持不同觀點。相信就是足協,也一定是相當糾結。因為無論怎么做,都無法確保絕對的公平。但實際上,足協也曾有過避免這一尷尬情況的機會,但足協并沒有把握住。
如果足協當初能夠快刀斬亂麻,別管是公平公正一刀切,還是干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本賽季的準入工作早一些完成,讓中超聯賽早1個月開始,或許就能給中超賽程留出亞運會的空檔。可以說,足協總是在重復著自己給自己挖坑的工作。此次的亞運新政,也就將足協的“短視”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了外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