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交匯點訊 記者從江蘇省農業農村廳8月23日召開的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工作推進會上獲悉,近年來,我省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農業資源實現有效保護,控源減排技術裝備得到有力推廣,農業廢棄物得到回收利用,工作舉措不斷創新,出臺了我省池塘養殖尾水排放強制性標準,對太湖一、二級保護區內實現特別排放限值。
為切實抓好太湖地區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三年行動方案,分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分別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加快太湖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太湖地區在研究謀劃農業綠色發展思路舉措上率先探索,在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上率先探索,在創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上率先探索,在加大資金人才科技支撐上率先探索,在健全完善聯動機制上率先探索。
為加快太湖流域種植業綠色發展,我省今年起將在江陰、武進、昆山、太倉、丹徒等5個縣(市、區)開展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試點工作,到2025年太湖流域16個涉農縣(市、區)實現“兩制”全覆蓋。持續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引導應用水稻直播改機插、水稻油菜輪作、小麥大豆輪作、小麥綠肥輪作等種植技術和模式,構建適應太湖流域綠色發展的種植制度體系。
在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方面,我省提出,堅持推進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轉化率和畜禽生產率為目標,指導養殖場合理布局生產功能區,實現場區內外環境整潔,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推廣節水、節料、節能、飼料營養調控養殖工藝,實行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加強畜禽養殖減排降碳技術推廣應用,科學防控動物疫病,打造一批集約高效、裝備精良、生態健康、產品優質、管理先進、生產安全、具有標桿引領作用的示范場。
今年底前,我省將以縣(市、區)為單位,全面摸排5畝以上池塘養殖底數,建立太湖流域池塘養殖檔案。對照相關標準,對已實施標準化改造的池塘開展養殖尾水達標效果評估。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大力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總結典型經驗,集成示范推廣生態健康養殖、養殖尾水治理、養殖用藥減量等方面的新技術新模式,推動太湖地區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示范走在前列,引領全省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水平提升。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
編輯: 洪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