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嚴格的冠病防疫封控后,中國就像一輛在車庫里放了太久的汽車——電池沒電了,政府需要給這輛車持續而有力的推動,讓它重新啟動。要提振比亞洲金融危機、沙斯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更低的消費者信心水平,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果斷措施。”近日,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一語驚醒夢中人。
近一段時間以來,西方輿論以中國股市低迷,救市舉措效果不明顯為切入點,大肆宣揚中國經濟陷入困頓,面臨諸多危機。有學者反駁,中國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消費市場,有體制優勢和新經濟領域的優勢,中國應該正視自身的內在問題,經濟還是可以快速回歸強勁發展的途徑。
(相關資料圖)
那么,中國內在的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呢?當前制約經濟發展的最核心問題又是什么呢?
智慧的網友給出了種種回答,或能從中找到答案:
大家最擔心的是在十字路口徘徊太久,希望當機立斷,放棄反復不定的心態,找準方向,不再折騰。新加坡的發展經驗就值得借鑒:以民為本!
中國當前是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十字路口徘徊,想經濟高速發展沒有中間路線可走!
各行各業考核多如牛毛,浪費了大量資源,少一些考核,減少一些內耗,更好的發展。
精簡政府機構、嚴厲打擊貪腐、徹底放開市場經濟,保障老百姓醫療、教育、養老,能立見成效。
先把油價和房價降下來再說!
不折騰,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民心是根本,政府官員少插手企業的事 多為企業營造好的環境就行了。
以上這些,都是在相關報道評論區摘錄下來的人民呼聲!原來,大家擔心的是問題解決不了,而不是問題解決完之后有多美好的愿景。
也就是說,在這個敏感的徘徊期,人民消耗了發展的心勁,只有提出堅強、果斷、一致、指向性明確的發展大方向,凝心聚力,才能修復全國人民的信心,再度踏上發展的正軌。
“想要經濟高速發展,就沒有中間路線可走?!边@位網友的觀點其實是非常確定的,就是必須在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的道路上二選一。那么,改革開放以前的貧窮、孱弱,還有誰故意回頭呢?
人民的選擇,也只有一個:堅持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方向明確之后,路徑就會簡單許多。
疫情確實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后遺癥,也讓國際貿易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三駕馬車中的外貿受到的沖擊尤其嚴重,許多市場份額都被別國搶占,導致原先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外貿復蘇乏力。
在外貿受阻的情況下,太著急無助于解決根本問題,我們需要目光向內做更大的努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大民間資本投資,擴大國內消費。
人民心氣的提升是凝神聚力的最重要一環,精簡政府機構,整治貪腐是民心所向,為人民服務的立場需要進一步匡扶強調,這是激活社會活力的根本!
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堅持主流價值觀,從無償援助轉向打開胸襟,這是我們積極融入世界的根本!
以民為本,保障老百姓醫療、教育、養老落實,這是實現富民強國愿望的根本!
感謝真心關愛中國的朋友!比如新加坡媒體,我們順應規律去操作,那怕發展慢一點,只要穩準狠地制定并執行國家長期發展規劃,中國車就將電力滿格,咆哮出發,沖進一個屬于中國的時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