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 6月25日,隨著最后一行優質黑稻栽植到了水田里,湖北洪山實驗室“雙水雙綠”500畝黑稻示范基地,在武漢市江夏區金水街道保豐閘村落地。
“雙水雙綠”黑稻是湖北洪山實驗室張啟發院士團隊成果,其內涵水產、水稻相互作用、互利共生,達到“加倍綠色”的生態效益,是稻田綜合種養的“升級版”。
綠色密植條件下的“雙水雙綠”模式,對水稻的栽植提出了新要求:在確保通風透光的條件下,水稻行距統一是25厘米,而在江夏區乃至武漢市,絕大部分插秧機都是30厘米行距,給示范基地機插帶來難題。
為讓這500畝優質黑稻順利機插到田里,武漢市農機部門積極對接張啟發院士團隊,協調武漢大誠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承接了此項任務。為此,合作社專門配置了先進適用的25厘米行距乘座式高速插秧機,用3天時間將萬盤郁郁蔥蔥的秧苗整齊地栽植到了田里。
隨著湖北洪山實驗室示范500畝基地機插順利完成,武漢“三夏”機械化生產即將圓滿收官。截至6月下旬,武漢市小麥、油菜已收獲完畢,中稻已全部播完,累計投入拖拉機1.5萬余臺,各類稻麥、油菜聯合收割機1900余臺,水稻插秧機和各類播種機1300余臺。全市小麥機收率99%,油菜機收率77.3%。中稻栽植面積107.9萬畝,其中機插(播)面積78.98萬畝,機播率73.2%,較上年同期提高9.5個百分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