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邊有點干,再噴點水。”在門頭溝區琉璃渠村,北京明珠琉璃制品有限公司非遺傳承工作室帶頭人趙長安正對著徒弟喊話。而佇立在他們眼前的是與故宮太和殿上同款的正吻,造型威嚴,紋樣精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趙長安和同事一起為正在加工的正吻進行噴水
琉璃渠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被譽為“中國琉璃之鄉”。歷史悠久的琉璃制品廠始建于1263年,一直為故宮、天安門、天壇、頤和園等皇家建筑燒制琉璃制品。
▲趙長安對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必須能經得住時間的磨礪
琉璃燒制技藝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因環保受限、市場收窄等原因,10年前廠子無奈停產,直到今年2月份,在各方努力下,窯火在這里重新燃起。
“我們即將完成的這個正吻有3.46米高,參照了故宮太和殿上的正吻,按照1比1的比例制作,已經做了兩個月。我們制作的是用來做模具的,因為尺寸太大,會把它分成13塊,倒模、燒造后,我們會將成品放在文創園里進行展示?!壁w長安介紹。
▲趙長安是全市少有的同時掌握官式琉璃吻作、釉作、窯作三項技能的專家
趙長安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琉璃渠琉璃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第三屆“北京大工匠”,是掌握官式琉璃吻作、釉作、窯作三項技能的專家。而他口中的文創園是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其前身是北京市琉璃制品廠老窯廠,當年他27歲,頂住家人的反對,開始跟琉璃朝夕相處的地方。
▲每一處細節,趙長安都要精心雕琢,力求完美
“當年,我來廠工作時才發現,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傅們都已退休。為了更好地精進技藝,將琉璃文化發揚光大,我拜已退休多年、德高望重的琉璃燒制技藝老技師李朝元、范淑英夫婦為師,老人們毫無保留地將自身的技術教授給了我?!壁w長安說。
憑借著精湛的技藝,這些年,趙長安參加了國內外很多重要建筑的維修、設計、復制等工作。故宮太和殿、國家博物館、北京站等大修他都參與其中。日本、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也都有他設計的琉璃制品。
▲趙長安與同事一起切磋技藝
如今,趙長安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把技藝傳承下去,“我的使命就是讓琉璃浴火重生。”為了這樣一個信念,趙長安廣撒網收徒弟,傳授技藝;開辦古法工作室,恢復古法技巧;積極創新,打造文創產品。“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把琉璃燒造這門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技藝傳承下去。”
▲“我的使命就是讓琉璃浴火重生”,是趙長安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