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皖北宿州西關的小巷子目睹了她的誕生。
22年來,無數迷失的靈魂重生并見證了她的蛻變。
(資料圖片)
她擁有“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監獄先進集體”“全國清廉監獄”“全國十大文化監獄”等諸多榮譽稱號,她就是安徽省女子監獄。
碩果累累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法寶”?
堅守一隅
女監精神薪火相傳
22年前,剛剛成立的女子監獄可謂是“一窮二白”:押犯情況復雜、基礎建設薄弱、警力嚴重不足等等,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從零開始。
“當時罪犯會見,一間像樣的房間都挪不出來,只能拿防雨布搭個棚子,在下面擺張桌子?!泵窬貞浤嵌瓮聲r說。
她們在臨時搭建的小鐵皮屋子里開獄情會,在破舊掉皮的院墻下組織罪犯開評審大會,在落日余暉中組織罪犯隊列訓練.......就這樣,女監民警秉持“自尊高潔、自立求實、自信進取、自強超越”的女監精神,拼搏奮進,披荊斬棘,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層臺階,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
民警們深知,改造好一個罪犯,就是挽救一個家庭,讓社會少一份罪惡,讓國家多一份和諧,這是監獄民警肩上重大的責任。因此,所在監區的民警針對每一名罪犯,逐個制定教育改造方案,逐一找她們談話,處理她們大大小小各種問題,思想上的、身體上的、環境上的,甚至家庭矛盾等等。不厭其煩、滴水穿石。數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的女監民警傳承發揚女監精神,扎根基層,忠誠堅守,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依法治監
科學管理落實落細
2015年,女子監獄搬遷至合肥北城監管集中區。女子監獄不斷優化民警一日執勤流程,實行監管工作量化考核,制定監獄民警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監管過程管控流程化、規范化、精細化。
一天時間里,罪犯在監獄里要做哪些事?
通過對罪犯改造行為的研究分析,監獄梳理出數十個環節,并全部進行流程化、精細化管理,從起床、整理內務、就餐,到學習、隊列訓練等,從計分考核、行為規范到生活細節,都有規范的標準或要求。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應用,監獄精心打造,逐步建立起警務運行新模式,以指揮中心為樞紐,構建多崗聯動、協同管理的管控格局,形成“指揮智能化、處置流程化、監控可視化、督查制度化”的警務指揮體系。同時,加強與當地武警、公安聯動,每年開展聯合應急處突演練,不斷提升人防、物防、技防、聯防水平,確保監獄長治久安。
踐行宗旨
春風化雨正心塑魂
22年鑄新育人,女子監獄不斷創新教育改造載體,積累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加強特色獄園文化建設,確立了“德馨”的文化品牌;組建民警講師團,定期開展傳統文化、心理健康、法律法規、時事政策主題宣講教育;完善教育改造評估體系,應用推廣心理矯治技術,實行頑危犯項目化矯治;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幫扶幫教工作格局,與各地司法局(所)實現遠程互聯互通,常態化開展親情幫教、送法進監、職業培訓、就業推介等活動。這些做法極大地激發了罪犯改造積極性,一批又一批罪犯從這里走向新生。
圍繞“德、孝、善、禮、信”等傳統文化精髓,每個監區都有屬于各自的文化主題,“一區一品”,各監區通過誦讀、熟背、領會、導行等日常文化活動和集中展示,潛移默化地引領每一名身在其中的罪犯悔過自新、向善向上。
22年來
安徽省女子監獄民警
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譜寫出無愧于藏藍警服和
閃亮警徽的動人篇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