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包永婷6月27日報道:在24日舉行的上海文藝出版社2023夏季新書發布活動中,作家、學者和編輯走上上海圖書館東館閱劇場的舞臺,從文學聊到哲學,與觀眾面對面分享最新作品。
青年作家三三的《晚春》是一本小說集,收錄了《晚春》《開羅紫玫瑰》《圓周定律》《以弗所樂土》等八篇文章,八座城市,八個世界故事。“這本小說集是以城市的概念去搭建的,主題是全球不同的城市。比如《晚春》發生在杭州,而《即興戲劇》發生在北京,《巴黎來客》又是一個與巴黎相關的故事。為了配合這樣的概念,小說集的目錄做成了地圖冊的樣子。”三三說。
三三表示,“我們常說,作者要觀察生活、關心人類。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在反思,這種觀察背后又是什么。在寫到《圓周定律》時,我開始明白,那就是不抱希望地去愛筆下的人物,去真正地了解他們。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家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可能性。”
(資料圖片)
從2005年至今,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樓巍一直從事維特根斯坦哲學方面的研究。如今,樓巍所著的《維特根斯坦十講》與讀者見面。樓巍說:“可能很多朋友都讀過維特根斯坦的書。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在此之前,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在學界里面做研究,我想應該寫一本讓大眾、讓學術界之外的人能夠理解維特根斯坦的書。”
他也表示,不得不說用一種比較清晰明確、簡單的語言把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介紹清楚,這件事情真的很難。“這本書是一個非常簡潔的導讀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將維特根斯坦主要的哲學思想和框架性觀點介紹清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是我寫的最真誠的一書。”
21世紀初,一場作文大賽讓一批80后寫作者橫空出世,迅速走紅全國,然而風光無限之后,他們去往何處?80后作家王若虛耗時十二年,寫出了最新長篇小說《狂熱》。
“書中以2000年作為故事的開端,每個角色都得到了命運的禮物,有的人主動得到,有的人被動得到,有的人求之不得,有的人避之不及,最后的落腳是2009年。”王若虛表示,有人還沒翻看書的內容,覺得是與青春文學有關的十年,這是個誤解。“寫的不是跟青春有關,是跟人和時間有關,十年里面我們怎么去面對環境的變化、他人的變化、自己的變化,這是這本書里面自己想表達的。
他還解釋了為何這本書取名叫《狂熱》,“因為有兩層含義:狂熱到來的時候,我們站在風口上怎么辦?狂熱結束的時候,風停了,浪潮退了,夢也醒了,我們怎么選擇與自己自處、和解,怎么看待自己曾經的過去、眼下的現在,以及將來。”
第一屆“短篇小說雙年獎”得主張玲玲帶來的全新小說集《夜櫻與四季》,是繼《嫉妒》之后又一部探討女性成長與抉擇之作。評論家張莉的評價是:“流動的、飄忽不定的生存狀態是張玲玲小說的背景,也是她所凝視的生活狀態。輕盈、誠摯而深具真實感,她以一種獨特的女性視角寫出了當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心靈生活。”
《夜櫻與四季》題材龐雜,涉及到了女大學生、戲劇導演、小鎮上的中醫、漁民群體等。“《夜櫻與四季》從寫作伊始就有一個非常清晰、統攝全局的意識,這個統攝意識其實就是關于當代的中國。小說的時間最近的已經拉伸到了2020年,這已經是非常非常近的一個時間。”張玲玲說。
“希望大家能在這些故事里面和自己去相遇。”張玲玲表示,《夜櫻與四季》是一個空間之書,也是一個時間之書;是一個自我之書,也是一個他者之書;是一個真實之書,也是一個虛幻之書;是一個希望之書,也是失望之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