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政府印發《關于公布江蘇省化工園區認定復核通過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經認定,全省23家園區符合化工園區認定復核要求,淮安工業園區名列其中。
2021年,淮安工業園區順利通過省化工園區升級評估現場驗收。一年多來,該園區嚴格對照相關細則和標準,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方向,在追“高”逐“新”的道路上奮勇爭先,化工產業發展韌性持續增強、質態不斷優化。
“項目為王”
(資料圖)
產業培塑提質增效
4月16日至18日,淮安工業園區組隊赴深圳、佛山、東莞等地開展招商考察活動,圍繞園區產業鏈條,精準開展延鏈補鏈招商,考察學習危化品倉儲管理等經驗做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做一流事業,首先要有一流的視野和不凡的眼光。該園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編制《淮安工業園區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圍繞鹽化新材料產業,對產業鏈再次進行梳理。同時,該園區先后印發《淮安工業園區化工產業發展指引》《淮安工業園區項目入園綜合評價實施意見(試行)》,細化明確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規范項目入園審查流程,進一步加大項目管理服務力度。
實聯化工、富強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項目建成投產,形成從鹽鹵開采、加工合成到后道產品配套等較為完整的鹽化新材料產業鏈條;以利宏科技、晨化新材料等企業為代表的聚醚、聚氨酯集群;以安道麥、春江潤田等企業為骨干的新型農藥原藥及制劑生產企業集群……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該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增加值71億元,均較2020年翻一番,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固本強基”
安全防線拉緊筑牢
如何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是擺在淮安工業園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硬件方面,該園區用系統化思維謀劃補短行動,強力組織推進,僅用不到一年時間,總投資10.3億元的“5+1”安全環保強基工程建成投運。目前,24.58平方公里化工環評區域全面實現封閉化管理,6000平方米應急指揮中心投入使用,2.7萬平方米危化品停車場建成投運,1.5萬平方米全省一流的特勤消防站投入運行,智能化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平臺上線使用,500米隔離防護林打造到位,園區本質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順利通過安全風險等級復評,繼續保持全省較低安全風險的D級。
為進一步提升安全監管質效,該園區創新開展“1+1+N”駐廠幫扶行動,“一企一策”督促隱患閉環整改,高質量打贏安全生產“三年大灶”收官戰。該園區還探索建立“四聯”機制,逐企制定應急處置“一張圖”,并開展消防隊伍常態化訓練工作,增加企業現場應急演練頻次,提高實戰化應急處置水平。數據顯示,2022年,該園區累計開展各類應急救援演練100余次,持續提升應急處置科學化、實戰化能力。
此外,該園區于2021年6月完成綜合信息化平臺一期建設,實現了“封閉管理智能化、企業安全監管可視化、應急救援管理數字化”,整體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22年,該園區啟動實施智慧園區3.0建設,運用數字化手段建立危險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2022年底,該園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五批智慧化工園區建設試點單位。
“生態優先”
環保配套建優健全
清晨,眾鳥高飛,美好的一天被喚醒;下午,蛙叫蟬鳴,展現著勃勃的生機……這里,就是坐落于淮安工業園區的古鹽河生態公園。
為了讓生態優勢成為區域比拼的“王牌”,淮安工業園區始終堅持以最高標準守護生態之美,以頂層思維激活綠色價值,不斷強化功能配套,先后建成淮安雅居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淮安藍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家危廢處置企業,高標準建設同方污水處理廠,全力滿足現有企業排水需求。為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該園區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建環境藍鯨應急處置專業救援隊伍,建成全省種類最全的綜合應急物資儲備庫,儲備物資種類包括污染源切斷、污染源控制、污染源收集、污染物降解、安全防護、應急通信設備及其他輔助用品六大類,并配備應急專用車和專業技術人員。
此外,該園區規劃建設有效的水環境三級應急防控體系,實現了對事故廢水的攔截、降污、導流、處理;大力推進園區重點企業VOCs整治工作,整治施工揚塵和工業污染源,嚴控大氣質量,土壤環境質量良好。自2020年以來,該園區未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件和突發環境事件。
淮安工業園區將以此次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復核為契機,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定方向強鏈條、調結構騰空間、抓本源促安全”思路及目標舉措,聚力構建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五大體系”,力爭“十四五”末將園區建設成為全省一流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全國知名新材料和新藥物產業制造中心,為“打造千億級產業、爭創國家級園區”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淮安新聞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