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鄉經濟網小晟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鐘志明當了多少年兵(鐘偉明明有中將的資歷和戰功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相忘于江湖
(相關資料圖)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誕生了第一批開國將帥。
總體來說,大授銜評定是參照紅軍、抗戰和解放三個時期的表現,論功行賞、按績封銜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當然,也有一些將領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了授予軍銜偏高或者偏低的情況:
比如許光達、賀炳炎偏高,而紅四方面軍的將領普遍偏低。還有一些名將也被低授:
像徐立清主動請求低授,是身為評銜小組成員為了“瓜田李下”的避嫌;賀晉年被公認有上將資歷,但因為高崗的影響而被低授;尹先炳成為二野10個軍長中唯一的大校,則是犯了作風上的錯誤。
除了上述幾位,還有一位出自林總四野的名將,無論紅軍時期、抗戰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論資歷、論戰功至少是中將軍銜,但最終僅被授予少將。這位名將,就是被譽為“中國巴頓”的鐘偉。
而鐘偉49軍兩任搭檔和手下一位師長,都被授予中將軍銜,這又是為什么呢?
開國少將鐘偉
先來看一下鐘偉的情況,為什么說有中將的資歷和戰功。
鐘偉是湖南平江人,19歲參加紅軍,被編入彭總“平江起義”部隊改編的紅三軍團,從宣傳員做起,先后擔任紅3師宣傳隊長、特務連政委、紅4師11團俱樂部主任、紅4師12團政委。
長征途中,任紅4師10團政治處主任。到達陜北后,任紅78師、紅73師政治部主任。
全面抗戰時期,先后擔任抗大高干隊支部書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團政委、淮海軍區4支隊司令員,新四軍3師10旅副旅長。1943年高溝戰斗、1945年攻打淮陰,鐘偉都顯示了指揮戰斗的高智商。作為抗戰時期的副旅級干部,鐘偉在建國后妥妥的中將級別。
解放時期,鐘偉任東北民主聯軍3師10旅旅長,在四平保衛戰表現出色。“三下江南”,鐘偉三次抗命,電示林總“配合”自己調動一縱殲敵88師,最終逆轉全局取得勝利,也受到野司嘉獎。
1948年3月,林總擬讓鐘偉出任新12縱副司令員,但是鐘偉寧當師長不做副職。
林總打破常規,讓鐘偉成為東野唯一直升縱隊司令的師長。鐘偉也沒有讓林總失望,在遼沈戰役再次立功。四野南下后,鐘偉49軍146師在青樹坪遇挫,隨后在衡寶戰役復仇,又到廣西剿匪。
綜合鐘偉各個時期的任職和戰功,建國后授中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開國中將袁升平
但是,1955年大授銜鐘偉只是少將軍銜,多少有些意難平。
如果對比一下鐘偉任49軍軍長時的兩位搭檔,似乎真的是“低授”了:
第一任政委袁升平,比鐘偉小一歲,17歲參加紅軍,被分配到紅一軍團林總麾下,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紅一軍團1師1團政委。紅軍時期都是團級干部,袁升平和鐘偉的級別相同無二。
抗戰時期,袁升平先后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一軍分區1、2、3團政委、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2旅副政委。同一時期,鐘偉的最高職務是副旅長,兩人也是半斤八兩。
解放時期,袁升平任東北民主聯軍七縱政治部主任、十二縱隊政委、四野49軍政委,和鐘偉搭檔多年。抗美援朝時期,袁升平已經調到40軍任政委,在三八線表現不俗,1955年授中將軍銜。
第二任政委徐斌洲,來自鄂豫皖的紅四方面軍。紅軍時期,任紅12師34團政治處主任,團長是名將許世友。后調任紅9軍27師80團政委,在嘉陵江戰役失去左眼,輕傷不下火線受到徐向前的嘉獎。
抗戰時期,徐斌洲在山東根據地清河軍區任政治部主任后任,渤海4分區政委、山東7師政委。比較同時期的職務,徐斌洲的師級甚至比鐘偉和袁升平的副旅級還要高好幾級。
解放時期,徐斌洲任東北民主聯軍六縱隊政治部主任兼17師政委,四野43軍128師政委,袁升平調到40軍后接任49軍政委。不久也調任39軍政委,參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授中將軍銜。
“獨目中將”徐斌洲
除了49軍時的兩位搭檔,鐘偉麾下一位師長也被授予中將。
這位師長,就是47軍145師師長溫玉成,小鐘偉四歲。紅軍時期,被編入紅五軍團,年僅19歲就擔任紅八軍團21師62團政委,后出任紅五軍團騎兵團政委,參加了長征和西路軍的戰斗。
抗戰時期,溫玉成任抗大學區隊長、新四軍6師18旅旅長兼政委、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三縱縱隊長,蘇中一分區司令員。從職務上看,溫玉成在抗戰時期和鐘偉、袁升平比起來,也要高出半級。
解放時期,溫玉成任松江軍區司令員兼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獨2師師長。
1946年5月,溫玉成獨2師初戰盤石城殲敵一個營,再戰海龍城追殲敵21師大部。經此一戰,溫玉成被譽為“鐵腳師長”。獨2師編入十二縱后,溫玉成任34師師長,參加了圍攻長春、鐵嶺的戰斗。
東野整編為四野后,溫玉成任145師師長,不久任41軍副軍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溫玉成改任40軍軍長,在三八線從頭打到尾,是唯一打滿全場的一個軍。1955年9月,授中將軍銜。
作為東野十二縱和四野49軍的師長,溫玉成和鐘偉相比在各個時期都不落下風。
開國中將溫玉成
同為軍級干部,為什么袁升平、徐斌洲、溫玉成是中將,鐘偉僅是少將呢?
一種觀點認為,1949年8月的“青樹坪”之戰,嚴重影響了鐘偉評銜時的分數。而在此戰中,作為49軍軍長的鐘偉在敵情判斷上出現了不應有的失誤,導致145師被數倍優勢桂軍伏擊。
陳明仁長沙起義后,因為輕敵導致過半數部隊被白崇禧策反南逃。
得到求助電的林總急令40、46、49軍和二野5兵團18軍追擊攔截。49軍軍長鐘偉大意失荊州,忽視了林總和145師師長沈啟賢的提醒,導致王奎先146師孤軍深入,在“青樹坪”遭伏受挫。
雖然146師在145師策應下突圍而出,但是敵軍還是利用這一戰役大做文章,宣傳“青樹坪大捷”的輝煌勝利,在當時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1955年的鐘偉就成為107名正軍級少將之一。
從正軍級干部的授銜來看,鐘偉并不是個例,當時授予少將的正軍級也不在少數。
青樹坪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直接影響了鐘偉的授銜。
袁升平、徐斌洲和溫玉成,在建國后都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盡管評銜在1952年就基本已塵埃落定,但在三八線的鏖戰無疑對參戰將領是一個后來居上的絕佳機會,而留在廣西的鐘偉落了下風。
此外,溫玉成從49軍到41軍、40軍,袁升平從49軍到40軍,徐斌洲從49軍到39軍,都是從準王牌到“四野五虎”的上升。加上抗美援朝期間的優異表現,1955年被授予中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是,正如拿破侖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樣的道理,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將軍也不是一個好將軍,鐘偉對“少將”有些想不通,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揚言要把軍銜和獎牌掛在狗尾巴上,只是坊間流傳的一些添油加醋的演繹罷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正是我軍的可貴之處,沒有任何人可以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睡大覺和不思進取。當然,盡管鐘偉僅被授予少將軍銜,但是金子總會發光,鐘偉后來也一直是被“低銜高配”使用。
晚年鐘偉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
本文就為大家講解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