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聲在線9月7日訊(記者 鄧桂明)說起衛星,對于廣大民眾來說,似乎是高大上、遙不可及的東西。“衛星可大可小,應用廣泛,很多企業都可擁有。”湖南賽德雷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德雷特”)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團隊成功研制了二十余顆重達20公斤至1噸,壽命3至10年,涵蓋電子探測、高分遙感、深空探測等多種用途的衛星。該公司位于株洲北斗產業園內,目前,該園區已簽約項目30余個。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產業鏈總規模可達500億元。
賽德雷特是國內一流的微納衛星整星制造商與空間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衛星基地項目占地65畝,總投資15億元。主要建設總部基地、衛星工廠和空間環境試驗中心等。項目一期工程占地27畝,用于建設衛星整星制造工廠、配套總裝測試及環境模擬實驗平臺。二期則主要完成宇航產品先 進制造中心、空間材料研發及試驗鑒定中心建設。項目一期已于2022年2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具備≥150 顆/年,50-500公斤級別小衛星批量化研制能力,并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先進制造模式,輻射帶動衛星相關產品配套單位及中部地區商業航天模式的轉變和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圈,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與空間產業創新提供新助力。
“項目一期全部完成后,民、商用衛星將有更好的性價比,將受到更多的企業青睞。”該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株洲北斗產業園位于長株潭融城核心—株洲經開區,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9252 畝,呈“C”字形布局,分兩期建設。將著力打造“1+2+3+N”體系,即成立一個北斗信息技術研究院,打造衛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北斗科普教育實訓中心“兩個中心”,建設“衛星裝備研制及環境實驗基地、終端設備生產及產品檢測基地、空天信息數據應用和創新基地”三個基 地,實施“N”個產業化示范亮點工程。力爭“十四五”末,園區衛星制造產業規模達100 億元、北斗衛星應用終端和運營服務產業規模達200 億元、“通導遙”數據綜合應用及配套產業規模達200億元、全產業鏈總規模達500 億元。預計至2025年,園區基本建成, “北斗+”“+北斗”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北斗應用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示范效應不斷顯現。
目前,株洲北斗產業園已簽約太空星際InSAR 星座、賽德雷特衛星工廠、橢圓時空衛星地球站、航天科技空間環境試驗平臺、航天宏圖無人機、宇宙城北斗研學基地、星啟宇航相控陣雷達生產基地等項目30余個,在談項目20余個,包括遨天科技霍爾推 進器、中國計量院重力儀等。已簽約項目中,太空星際InSAR 星座項目已完成專項基金組建,首筆40%資金已于今年3月底到位,預計2年內完成16顆衛星發射組網,賽德雷特衛星工廠已完成主體封頂及部分附屬工程,首星將于今年內下線;橢圓時空衛星地球站已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3月投入使用;航天科技空間環境試驗平臺已啟動設備采購,年內投入使用;航天宏圖無人機已于今年7月投產。
通過舉辦“北斗企業家沙龍”“北斗下午茶”“院士專家株洲行”等活動13次,承辦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5G+通導遙發展高峰論壇,參與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等全國性重大活動,株洲北斗產業園影響力不斷提升,初步打造 了“天上星星參北斗、北斗園區看株洲”的品牌形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