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文雅麗 李婷 長沙報道
5月,“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交流聯誼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
6月,“黨的二十大宣講”“紅色課堂”在社區掀起宣講熱潮;
(相關資料圖)
7月,“老年人義診”“大學帶小學課堂”“紅色管家”下沉解難題、路口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時時在線……
在長沙縣湘龍街道湘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色志愿服務如火如荼地開展,理論宣講潤民心,“志愿紅”“紅色管家”隨處可見,文明新風吹到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吹進了居民群眾心中。
凝心聚力 打造專業化陣地
湘貿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下簡稱“實踐站”)于2018年成立,位于中南汽配城5棟2樓,占地600平方米,涵蓋圖書角、紅色會客廳、社區學校等服務陣地,設立了青少年活動基地、民間藝術活動基地、老年活動基地等多個文明實踐點。
為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湘貿社區組建了“五零志愿隊”“彩虹志愿服務隊”“紅色管家志愿服務隊”等7支志愿隊伍,提供以助老、助幼、助病、助殘、助學為主的“五助”服務,形成了“社區搭舞臺,群眾唱主角”的共商共管格局。
“五老”志愿者劉喜旺為青少年講黨史。均為社區 供圖
“五老”黨員志愿者劉喜旺利用暑期輔導班,為青少年開展黨史教育課程;熱心志愿者陳卓為生病“空巢”老人及時送藥;居民代表劉艷萍愛心助力聯動為轄區患病商戶伸出援手……實踐站成立以后,理論宣講、道德教育、清潔家園、文明交通勸導、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志愿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區每一個居民群眾。
守護幸福 便民服務不斷升級
“社區真貼心,為我們準備了清涼大禮包,夏桑菊、藿香正氣水還有綠豆湯,正好都是我需要的。”近日,在湘貿社區實踐站內休息的環衛工人田應征收到了防暑物品和夏日飲品,連連點贊。
社區為一線工作者送清涼。
為感謝基層一線工作人員辛苦付出,湘貿社區連續5年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今年,更是在實踐站打造“民族團結一家親愛心驛站”,準備愛心冰箱,為奔波在路上的行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建筑工人等提供休憩空間和暖心服務。
各民族兒童作品墻。
汽車模型、苗族娃娃、特色蠟染······在實踐站內,有一面色彩繽紛的作品墻,這面墻每年都會更新,是由來自湘貿社區的各民族兒童共同制作的。
湘貿社區是一個以汽車產業為特色,開放包容的多民族融合社區,各民族流動人口約1.2萬人,包含有漢族、維吾爾族、苗族、土家族、白族、侗族、回族等16個族別同胞。為了讓各民族同胞感受到“如家”的溫暖,社區每年都會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活動,增進各民族同胞感情。
社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現場。
截至目前,社區已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基層”“大學帶小學課堂”“民族團結一家親”“公益電影播放”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0余場,累計服務居民5000人次,實現100%入戶宣傳。
觸角延伸 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幫助居民解決漏水問題;化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問題;建立極端天氣應對處理機制……在湘貿社區,有一群“紅色管家”,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各種難題。
“紅色管家”為轄區青少年上食品安全課程。
為不斷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服務觸角,湘貿社區依托實踐站自主培育了1118名紅色管家,實行“建團設連”管理,打造“紅色管家·一團五連”文明實踐品牌,構建“一團五連,一呼百應”基層治理新機制,以“管家式”精細服務構建“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社區”,通過“紅色管家”互幫互助理念引領,讓來自全國各地各民族同胞有歸屬感,在長沙宜學宜業宜居,各民族守望相助。
值得一提的是,實踐站在文明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身機制,建強“聯盟網”,與11個“兩新”黨組織簽訂協議,構建“1+11”區域黨建聯盟網;建優“管家網”,出臺管家星級評比規則,建立管家服務工作臺賬,開展“季度之星”評比活動;建好“智能網”,打造“智慧消防”監控平臺,建成“1+7+N”智能網,轄區有關消防安全、城市管理等問題都能第一時間聯動各市場方和部門進行化早化小化了,人防加技防聚力打造環境好、秩序好、誠信好、配套好、服務好“五好市場”。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下一步,實踐站還將繼續鞏固成果,創新形式,把陣地建成群眾家門口的‘便民站’。”湘貿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