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相關資料圖)
視頻剪輯 常怡
通訊員 葉東輝 楊一鳴 程書林
00:11抬頭眺望,是清爽的“天空藍” ,放眼四顧,是盎然的“生態綠”……8月29日,在武漢市新洲區徐古街柳河村黃家灣,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秀美畫卷。
可在幾年前,這里還沒有這樣的美景。柳河村位于革命老區徐古街,大別山余脈紅旅線穿村而過,紅色文化底蘊豐厚,柳河片區留有將軍洞、金盆寨、紅軍傷病員護理所、鄂東抗日挺進中隊等眾多革命遺址。全村16個自然灣,10個村民小組,山區地勢、基礎設施不足成為制約全村發展的瓶頸,給當地的發展以及居住環境帶來了不少挑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金山銀山”,徐古街選擇從這里“破題”。2022年11月10日,徐古街總投資399.72萬元,在柳河村黃家灣進行美麗鄉村試點建設,根據村灣的總體布局,在突出“潔、綠、亮、美、序”的基礎上,重點解決村莊項目的招商條件、生態配置、運營提資等問題,實現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據了解,黃家灣按照“修舊如舊、經濟節約”的建設原則,尊重原有村莊生態基底,從大棚拆除、管線鋪設、水系改造、建筑修繕、道路改造、硬質景觀等方面入手,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村民發展需求相結合,實現“村容村貌整潔、功能配套完善、生產生活便利、鄉村風情濃郁”的美麗蝶變,使鄉村風貌煥然一新。
“家里的條件變好了,環境也好了,出門帶娃也方便了。”今年56歲的黃家灣村民胡旺珍,提起村里的變化,連說了兩個“好”字。胡旺珍介紹,今年孫子出生,兒子本來想叫自己到城里去幫忙帶一下,但因為不太習慣城里的生活,常常為照顧孫子而發愁,上個月兒子和兒媳回家,看到家里環境優美、道路平坦、空氣清新,越變越好,就放心把孫子給我們帶,兒子和兒媳一有空就回來,還說將來村子發展好了,就回家附近工作。
“面子”有了,“里子”自然不能少。黃家灣還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建立健全村干部學法制度、村民學法制度,持續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在村里設立了普法宣傳欄,建設了普法一條街、法治文化廣場和道德教育陣地,同時加大全民健身中心建設,完善文化廣場功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引導村民積極參與,使群眾鍛煉有去處、娛樂有場所、求知有陣地、教育有活動。
柳河村黨支部委員劉歡表示,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新修了法治文化廣場和全民健身中心,吸引了黃家灣和柳河片區附近居民前來游玩,不僅豐富了居民的休閑文化需求,而且村子也越來越有活力了。下一步,徐古街將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黃家灣美麗鄉村試點建設為抓手,按照“以點帶面、以鄉帶村、群眾主體、力促長效”原則,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
關鍵詞: